12月27日,中国气象局与重庆市人民政府部市合作第二次联席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总结回顾了2011年部市合作联席会议召开以来取得的成绩,商讨共推重庆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建设有关事宜。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副局长于新文,重庆市副市长张鸣,市政府副秘书长屈增国出席会议。
郑国光说,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气象工作,特别是气象现代化工作。为落实第一次联席会议确定的各项重点工作,重庆市政府及各部门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付出了很多努力。中国气象局将继续支持重庆市人民政府推动重庆在西部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重庆气象现代化一定要围绕重庆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体现地方特色;要突破思想障碍,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努力走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西部特征、重庆特点的气象现代化之路。
郑国光表示,重庆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试点工作要注重“实效”,突出“四个结合”。要与服务重庆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加强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努力提高服务重庆生态文明建设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要与提升重庆气象综合观测能力、预测预报能力、预警信息发布能力相结合;要与提升气象软实力相结合;要与提升基层公共服务和强化社会管理职能相结合。中国气象局将全力支持重庆在西部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的试点工作,在政策、项目、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为重庆气象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支撑。
张鸣说,近年来,在中国气象局的大力支持下,在重庆气象部门的不懈努力下,气象事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气象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气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效益进一步提高,重庆气象事业发展取得明显进展。重庆集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于一体,立体气候明显、灾害性天气多发,是环境敏感区。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对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防御气象灾害和保障民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意义重大。重庆市人民政府将按照部市合作协议,进一步加大对气象工作支持力度,大力推动《重庆在西部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行动方案》的落实,切实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建立城乡一体、集约共享、综合防灾的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力争早日在西部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
一年来,重庆市气象局紧紧围绕部市合作联席会议的安排部署,印发了“十二五”规划,科学谋划重庆气象事业发展;启动了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工程建设,加快提升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创建了“永川模式”,全面提高气象防灾减灾水平;印发了测场环境空间控规,气象探测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以“三平台一基础”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基层台站综合实力;加大科学研究,开展三峡库区后续工程气象保障服务,共建统筹城乡气象事业发展与改革试验区工作、重庆在西部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工作进展明显。
中国气象局有关职能司负责人,重庆市发改委、财政局、科委、农委和气象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联席会,并就进一步深化合作进行了商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