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地方政务
 
兰渝铁路桃树坪隧道坍塌事故被困人员全安全脱险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iruorou.com   2012年12月15日 09时30分   来源:甘肃日报

    被困55小时后,兰渝铁路桃树坪隧道3号斜井坍塌事故被困人员全部安全脱险。隧道内外,55个小时,分秒必争的努力,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

    一

    兰渝铁路桃树坪隧道全长3225米,共设5座斜井。2012年12月12日14时50分左右,由中铁二十一局承建、中铁十三局施工的桃树坪隧道3号斜井重庆方向掌子面发生流沙坍塌事故,导致5名作业人员被困。

    12日16时,当记者赶到事发现场时,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焦虑。当天下午,救援小组沿塌方处采用SM4钻机打设救生管道,一根直径14厘米、长11米的钢管缓缓伸向被困人员所在位置。不久,令人鼓舞的消息传来:救生管道成功打通,被困人员可以与外界通话。通过视频影像了解到,5名被困人员目前安全。

    抢险指挥部当即决定:用水平钻打通坍体,为被困人员送风和食物;从右侧导洞坍体上方开挖小导洞救人;从左侧导洞横向开挖约8米左右至右侧3号导洞施救。

    省卫生厅负责人介绍说:救援开始时,通过14厘米导管向坍塌体内输送水和流质饮食,还有巧克力、饼干、面包等食物。工友和同乡与被困人员进行语言交流,鼓励他们坚持下去,配合救援人员打通通道。

    隧道外,5台救护车严阵以待,随时准备迎接被困的作业人员。

    二

    12月13日晨,救援仍在继续。塌方体周围的复杂地质构造却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隧道内地质构造属于纯粹的流沙结构,流沙层受力时极易出现坍塌,施工掌子面又比较狭窄,不但大型机械上不去,而且无法承载多人和多机械作业。

    纵向塌方距离11米,救援人员试图向坍塌体内导入一根直径60厘米的钢管,打通后,被困人员将沿着管道脱险。但这根带着希望的管道在掘进6米后受阻。

    最焦急的是第三天,每一位蹲守在事故现场的人都在询问:打通了吗?人何时能够救出来?要知道,48小时是人体能和意志的临界点,这个时间段被困人员的意志力极易崩塌。

    14日13时,副省长郝远进入隧道,和5名被困作业人员通话。

    郝远说:“他们的情绪很好,通话中,他们让我放心,有吃的东西,也有空气。”郝远注意到,被困区域有30米左右的活动空间。他说,这些被困人员不是静态的,可以活动,地面干燥,这对被困人员生存提供了保障。

    郝远表示,救援应该“双管齐下”,在导入受阻的管道内采取套管措施,套入一根直径53厘米的钢管,增强管道强度。如果顺利,6-8小时可以打通生命通道。

    大家翘首以待。

    22时整,隧道逃生通道全部打通。候命已久的救护车依次进入隧道,7分钟后,5名被困人员全部安全获救。救护车呼啸而出,隧道内外,站满了戴着安全帽的人,用沾满泥水的手鼓掌。

    三

    14日22时20分许,5辆搭载着获救工人的救护车,在开道警车的带领下,风驰电掣般抵达离事发地最近的兰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岗院区。已经待命55个小时的医护人员通过专用电梯,将获救工人转至住院部四楼接受治疗。

    22时49分,医院副院长、紧急医疗救治小组负责人赵达向兰州市政府有关负责人报告:经检查,5名获救工人均无外伤。医院在获救人员抵达后3分钟内已实施了心电图、血压监控,并已采集血样进行生化检查,目前,他们生命体征平稳,暂无生命危险。“在待命的55个小时里,医院发动了全院医疗专家和全体护士长参与救援,我们专门召开了3次救治方案讨论会,最终确定了一套比较全面的方案,即由一名专家、两名护士为一个小组,负责一名获救工人的救治工作,同时用中医疗法配合治疗,并立即启动心理救治工作,使获救工人的身心健康均能尽快恢复。”赵达汇报说。

    据了解,获救的5名工人分别是来自河南的胡林、杜平山、莫洪元,另外两人来自四川,他们中年龄最大的59岁,最小的33岁。在病房中,记者见到了最后一个获救的胡林。今年33岁的他,显然比其他人的身体状况更好一些,谈吐流利、思路清晰。他说:“没想到这么快就能获救,感谢政府、感谢救援人员。” (记者伏润之 马国顺 沈丽莉)

 
 
 相关链接
· 大(同)西(安)铁路客运专线韩信岭隧道顺利贯通
· 重庆至成都高速公路复线巴岳山隧道9日顺利贯通
· 兰新铁路第二双线新疆段14座隧道全部贯通
· 长江干流桥梁(隧道)建设规划座谈会在武汉召开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