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部门信息
 
蔡武在《金色记忆》新书发行座谈会上的讲话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iruorou.com   2012年11月14日 16时13分   来源:文化部网站

尊敬的各位老艺术家,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局和对外文委的老领导、同志们:

    首先,我代表文化部向老一辈艺术家和文化战线的各位同志致以诚挚的问候。

    在全党、全国人民喜迎党的十八大召开的今天,由文化部外联局会同中国文化报社和作家出版社共同编辑、出版的《金色记忆——新中国早期文化交流口述记录》一书正式与大家见面了。今天,我们召开新书发行座谈会,一起回顾那段峥嵘岁月和难忘历史,梳理和总结新中国早期文化交流的宝贵经验,一起展望中外文化交流事业的光明前景,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看到在座的老同志、老艺术家、老前辈们身体和精神都很好,我感到非常欣慰。各位前辈过去为文化建设和新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现在又通过你们的口述和回忆,把宝贵的精神财富毫无保留地奉献出来、留给我们,对此我表示由衷的敬佩。同时,我也要向积极支持、参与《金色记忆》一书采访、出版、发行工作的各位同志,向中国文化报社、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作家出版社的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正是由于大家的辛勤劳动,才使得我们对新中国早期文化交流的历史有了更加鲜活、生动的认识,并从中汲取宝贵的工作经验和继续前进的精神力量。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也是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不断走向自信、自觉、自强,充满盎然生机的文明史。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极其险恶复杂的国际环境,党中央果断地制定了“文化先行,外交殿后”的方针,对外文化交流成为百废待兴的新中国与外界打交道的极少数可供选择的方式之一。从艰难中起步、在曲折中前行,是当时对外文化工作的真实写照。对外文化交流开启了新中国认识世界、走向世界,也让世界认识中国的不平凡征程。这段历史是一段如诗如画、波澜壮阔的对外文化交流岁月,阅读和倾听老一辈艺术家们的深情回忆和心路历程,令我们当代对外文化工作者充满了敬佩之情。可以说,早期对外文化交流是新中国文化建设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其意义和影响都十分深远。

    首先,早期对外文化交流是新中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特殊情况下外交的重要手段。文化的力量跟政治、经济、军事相比,具有不可替代的特点。实际上,在新中国建立之前,我们的文化已经走出去了。当时,我们和很多国家还没有建交,文化项目先行开拓,拉近了和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距离,为后来的外交发展做了开辟性工作,担任先锋。

    其次,早期对外文化交流是对外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新中国初期的文化交流在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同时,也不断延伸国际化的视野,歌剧、芭蕾、油画等西方经典文化被陆续引入中国文化的百花园,一批重要的专业文艺院团陆续建立,中国文化在继承中推陈出新,中西文化在交流中互鉴进步,奠定了新中国文化大厦的坚实基础。纵观全世界的文化发展史,文化繁荣的一个重要条件和特质就是开放和包容。我们在继承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也在以一种包容、开放的心态向世界学习,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今天我们的文化事业之所以能有这样辉煌的成就和发展,与当时前辈们所开拓的同世界文化交流与对话的局面是紧密相关的。

    再次,早期对外文化交流是优秀艺术人才成长的摇篮。回顾那段时期,对外文化交流在开拓文化事业的同时,也把我国一大批优秀的艺术家、文化工作者推向了世界。梅兰芳、周巍峙、田华、王昆、李少春、杜近芳、袁世海、贾作光、资华筠、秦怡、于蓝、郑小瑛、鲍蕙荞等各领域的佼佼者活跃在国际舞台上,成为新中国文艺事业的杰出代表。在他们的培养和影响下,一代代文艺人才和文化干部茁壮成长,肩负起中国文化建设的重任。

    同时,早期文化交流是对外文化工作者一份最好的历史教材。通过老同志们的回忆和讲述,我们更加清醒和深刻地看到党中央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对国际形势的正确判断和方针政策;看到毛主席、周总理等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对外文化事业的亲切关怀;看到国际环境的风云变幻;看到新中国冲破西方势力的封锁、围堵,从而走向世界、树立形象;看到我们的文化工作者展现光明中国、文化中国的一系列精彩瞬间……阅读这段历史,让我们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良好国际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讲,《金色记忆》一书是我们对外文化工作者最好的历史教材,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东西。

    此外,早期文化交流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那段时期,活跃在舞台上的都是我们中国最优秀的艺术家,参与活动的很多都是我们党的最高领导人,还有一些世界闻名的政治家、大人物。光彩夺目的金色历史凝聚和闪烁着我们文化工作者对祖国、对人民的赤诚之心,以及对艺术和事业的无限追求。

    赵少华同志在积极推动“新中国早期文化交流”专项工作中,深有感触,并专门撰写了一篇《历史难以忘怀 文化精神永存》的文章发表在《人民日报》上,对老一辈艺术家的高尚精神和感人情怀予以高度评价。这代表了我们当代对外文化工作者共同的心声。我们从老一辈的经历中,从大家的高风亮节和人格魅力中,获取了巨大的精神力量,增强了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温故方能知新,继承和创新是不可分的。没有继承的创新是无源之水,缺乏创新的继承则没有生命活力。《金色记忆》一书中的老艺术家,都是新中国早期对外文化交流工作的亲历者和实践者,通过聆听他们驰骋世界的特殊旅程,体会他们克服重重困难,为祖国的对外文化事业倾注的火热激情,我们仿佛跨过了悠远的时空和岁月。老艺术家们对祖国的热爱、对文化交流事业的追求、对攀登艺术高峰的执著,让人备感温暖、崇敬与振奋,也进一步增加了我们创新发展文化艺术事业、开拓深化中外文化交流的动力。

    现在,在党中央、江南平台入口 的高度重视下,在几代文化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文化事业进入蓬勃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以去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所做《决定》为标志,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推动文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文化发展的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城乡差距、区域差距不断缩小,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正在不断得到满足。

    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逐步完善,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双轮驱动、两翼齐飞。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实现了重大突破,初步形成了富有效率的文化宏观管理体制和微观运行机制,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在“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的指引下,文艺创作更加繁荣,各艺术门类百花齐放,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等工程顺利实施,文化基础设施也得到很大改善。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也不断扩大。世界把目光投向中国,对中国和中华文化的兴趣从未像今天这样集中。相应地,我们的对外文化事业也在不断发展。现在,我国已同世界上近150个国家签订了政府间文化合作协定和年度文化交流执行计划,与上千个国外文化组织保持密切的交流和合作关系。同时,我国在世界上80多个国家设立了96个使领馆文化处(组),在海外建立了13个中国文化中心,还有一批中国文化中心正在商签、筹建中。另外,我们举行了“中国文化年”“中国文化周”“欢乐春节”“相约北京”“中非文化聚焦”等重大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推进中外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对话与交流不断发展;对外文化传播也在不断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同时,根据国际形势变化,提出坚持对外文化交流与文化贸易双轮齐转的方针,努力拓宽对外文化贸易新渠道、搭建新平台。我们发挥中央和地方、政府和民间两个积极性,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统筹协调,开创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新方式。另外,随着中俄、中美、中英等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的建立和发展,人文交流被提到推动双边关系的战略层面,与政治互信、经贸合作一道,共同构成国家间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支柱。同时,对港澳台文化交流进一步扩大,港澳台同胞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感、中华文化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不断增强。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精神力量和事业指南。今天,《金色记忆》出版了,翻开这本墨香四溢的新书,一份厚重历史感和感动之情在我们心中油然而生。饮水思源,老一辈艺术家心系祖国的高尚情怀、奉献精神,对艺术永无止境的执着追求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神的集中体现,将激励一代又一代文化工作者不断开拓进取、报效祖国。希望通过阅读此书,成长于新时期的年轻一代会更加懂得新中国文化外交事业起步艰难但成果卓著;希望今天的对外文化工作者有所感悟:新中国与世界各国间友好的文化关系来之不易,老一代所积累和沉淀下的优良传统不仅值得敬重,而且需要继承、发扬,从中汲取开拓和创新的力量,进而以更加强烈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投入到今天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中去。

    再过几天,我们即将迎来党的十八大,这是全党、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喜事,我们文化战线的各位同志要认真总结光荣历史、发扬革命传统,努力工作,攻坚克难,创新开拓,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最后,我谨祝各位老艺术家、老同志身体健康,心情愉快,乐享天年!祝愿我们的对外文化交流事业继续扬帆远航、蓬勃发展!

 
 
 相关链接
· 文化部:20个西亚北非文化交流精品项目确定
· 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解读出版
· 文化部外联局举办2012年“记者节”媒体座谈会
· 文化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签战略合作协议
· 文化部部长蔡武:加快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
· 文化部部长蔡武:努力实现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