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河北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首次明确将食品安全纳入地方政府年度绩效考核内容,并分别提出了河北省食品安全3年和5年的阶段性目标。
落实主体责任,提高自律水平
建立临近保质期食品消费提示制度,严禁更换包装和日期。
捆绑促销、活动酬宾、买一赠一等,是目前各大型商场、超市、小卖店对即将过期食品普遍采取的销售方式,而大部分商家在其经营场所既没有设立即将过期食品销售专柜或专区,也没有对降价销售的即将过期食品做出醒目提示;有些商家甚至把即将过期的食品与正常食品摆在一起,蒙蔽消费者。“临近或超过保质期食品与正常食品混合销售、捆绑销售,以及更换包装和日期,将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省政府食品安全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为此《决定》要求,大型食品销售企业要建立并执行临近保质期食品的消费提示制度,严禁更换包装和日期。
在葡萄酒、乳制品诚信体系建设国家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向食品全行业扩展。
近几年,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一些食品生产企业面对市场诱惑和利益驱动,违背食品安全和社会诚信原则,违法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给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省政府食安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做食品首先要做诚信,诚信缺失、道德良心缺失,再好的生产工艺和设备也生产不出好产品。
针对这一情况,《决定》提出,加快推进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在现有葡萄酒、乳制品诚信体系建设国家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向食品全行业扩展。同时,进一步落实食品安全工作约谈机制和“黑名单”管理制度,加大对失信行为惩戒力度,依法从严追究违法违规企业负责人的责任;被吊销证照企业的有关责任人,依法实行行业禁入;对有不良信用记录的生产经营者在融资信贷、用地等方面予以限制。
创新体制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地方,在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等评优创建活动中一票否决。
“为促进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的落实,《决定》一个鲜明的特点是,首次明确将食品安全纳入地方政府年度绩效考核内容,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地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省政府食品安全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对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地方,在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等评优活动中实行一票否决;对在特大、重大和较大食品安全事故中存在失职、渎职行为或负有领导责任的责任人员,依法依纪严肃处理。
健全各司其职、上下贯通、左右联动、通力协作的食品安全应急处置工作流程。
食品领域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如果有关部门处置不当,会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能否高效组织应急处置工作,成为能否最大限度减少食品安全事故危害的关键。
对此,《决定》要求,健全各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成员单位各司其职、上下贯通、左右联动、通力协作的食品安全应急处置工作流程,提高科学应对能力,确保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件,能够快速反应、协调联动,准确核查、科学研判,积极应对、稳妥处置。
提升监管能力,打牢工作基础
选择试点探索食品检验资源优化整合。
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是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业内人士表示,河北省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与其他系统相比,体系还不够健全,层次还不够分明,重点还不够突出,手段还不够完备。有些地区在食品检验方面存在实验室面积不足、布局不合理、检测手段落后、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难以应对新形势下新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
对于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存在的问题,《决定》指出,积极稳妥推进市、县级食品检验资源整合,选择若干市、县(市、区)试点探索食品检验资源优化整合的有效模式,实现统一利用人员设备,统一计划安排检验任务,统一归口管理检验经费,逐步形成省级检验机构为龙头、市级检验机构为骨干、县级检验机构为基础、基层快速检测点为补充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
加快在重点食品行业建设食品安全电子追溯系统。
《决定》提出,加快在婴幼儿配方乳粉和原料乳粉、肉类、蔬菜、果品、酒类产品、保健食品等重点食品行业开展食品安全电子追溯系统建设,建立统一的追溯手段和技术平台,提高追溯体系的便捷性和有效性。
省政府食品安全办公室负责人表示,“溯源体系”建立后,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监管人员能通过该系统判断企业是否存在造假行为,企业内部可借助该系统查找是哪个步骤发生了问题、责任人是谁,避免了由于资料不全、责任不明等给事故处理带来的困难,使问题得到更快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