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平塘县甘寨乡苗坡村57岁的方顺叶摔伤了右手,在乡卫生院输液治疗。现场“刷卡”报账,方顺叶输液4天,花费用近100元,自己只出不到40元。“去年儿媳妇因病住院,花费了上万元,自己只出了小部分”。方顺叶说。“现在卫生院看病方便,小病就近看,不用动不动上县里。”
贵州省自2003年启动新农合试点工作,经过10年的发展,新农合制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已逐步完善,制度运行效果正得到有效显现。2011年,全省参合农民人数达3074万人,参合率达97%,筹资额达69亿元,全省约4400多万人次参合农民获得了补偿,医药费用达52亿元。
目前,贵州省88个统筹县中,已有75个县完成新农合数据迁徙切割或系统新建工作,并全部上线运行。系统接入的终端点近9000个,有望在年底实现参合农民医疗就诊“省内一卡通”。
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加强,农村卫生服务能力提高。2008年以来,贵州省投入7.7亿元,新建了1.5万多所村卫生室,实现了全省1.86万个行政村标准化卫生室全覆盖,同时改扩建86所县级医院、241所乡镇卫生院。实施了乡村医生中专学历教育、对口帮扶、乡镇卫生院执业医师招聘、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等项目,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了大量业务骨干。
随着筹资水平的不断提高,补偿范围、标准及方式方法的不断完善,参合农民受益范围呈上升趋势,实际住院费用补偿比例从27%提升到57%,次均住院补偿额从210元提高到1204元,越来越多的参合农民从制度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