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文化广场给辽宁省开原市庆云堡镇河东村带来了太大的变化,日落之后,村民没有在家休息,而是从四面八方涌向文化广场,扭秧歌、跳舞、唱歌、健身……
以更为积极的方式对抗疲劳,以更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村民悄然改变,打麻将、喝酒、吵架的少了,而健身跳舞、参加文艺活动的多了。
变化的不仅仅是河东村,现在全省11581个行政村中已经建成6700个农村文化广场,这些没有围墙的剧场在带给农民欢乐的同时,也在悄然地改变着他们的生活方式。
文化广场走进村屯
仲秋时节,暮霭升起,开原市庆云堡镇河东村的田野里显得分外安静,可在村中央的文化休闲广场上,却是灯火通明,人声喧腾。唱唱跳跳的男女老少,挤满了整个广场。
河东村有23个村民组,5500多口人,村中央原是一个臭气熏天的垃圾坑,后由上级政府及共建单位共同投资600多万元,建起了这个占地3万平方米的文化休闲广场。广场由健身广场、人工湖、人工河道、景观长廊组成,体育设施、景观灯、休闲座椅等一应俱全。
每当夜幕降临,劳作了一天的村民便会从四面八方涌向文化广场。平时,村里组织的球赛、赛歌会、秧歌汇演,以及县乡安排的电影、专业演出、科普活动等,都会在广场上举行。文化休闲广场给河东村村民带来了不尽的欢笑,村民说:“这个广场就是河东村没有围墙的剧场。 ”
河东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吴蕾告诉记者:“有了这个文化休闲广场,村民的变化太大了,最明显的就是健身的、参加文艺活动的、学知识的、讲礼仪的村民增多了。 ”
河东村的广场文化建设只是辽宁省农村广场文化建设的一个缩影,同样,在盘山县甜水镇九间村、辽阳县刘二堡镇前杜村、建平县万寿街道小平房村也都有一个这样的 “没有围墙的剧场”。
据统计,全省897个乡(镇)、11581个行政村中,现有农村文化广场6700个,总拥有率58%。本溪、朝阳、盘锦3市已实现全覆盖,阜新市也将在今年年底实现全覆盖。除了各级党委、政府投入外,自2003年辽宁省实施辽西北“图强致富文明带”创建工程以来,全省各地通过城乡共建、民间筹资等多种形式,累计投入17.4亿元建设农村文化广场。 2010年以来,省文明办又开始组织“新风貌、新生活、新农民”农村广场文化展演活动,有力推动了广场文化活动广泛开展。
请不走的乡土明星
有了文化广场,如同有了演出的舞台,可演员从哪里来?
在法库县大孤家镇小二道房村,还没进村,人们就能听到阵阵悠扬的鼓乐之声。原来,在村民马笑舫家的庭院里,一些爱好文艺的农民正在排练文艺节目。
2007年,酷爱文艺的马笑舫组织村里有共同爱好的农民组建起大孤家镇农民艺术团,他们自编自演,在周边村屯演出。随后,在县里文艺老师的辅导下,艺术团的创作表演水平显著提高,他们自编自演的拉场戏《求子恨》、二人转《张大娘相亲》等节目深受群众喜爱。艺术团的名气越来越大,周边乡镇时常邀请他们去演出。艺术团的规模也随之壮大,目前比较稳定的“演员”已达25人,马笑舫等人也成了当地人眼中的明星。
据法库县委宣传部长段秀华介绍,从2010年开始,法库县邀请城里的文艺工作者下乡,对全县226个行政村的文艺爱好者进行艺术辅导,几年下来,已培养出像马笑舫这样的文化带头人近千名。
和法库县一样,大连市也通过组织文化单位深入农村,对文艺爱好者面对面传授技艺,几年下来,已有7万多文艺骨干迅速成长起来,并先后成立了100多支农村广场文化演出队。目前,全市有近20万文化志愿者活跃在乡镇村屯。
本溪市针对农村多数文艺爱好者文化水平不高、剧本少的实际,组织开展了“培训下基层,辅导面对面”文化志愿服务活动。来自城里的50多个专业文化协会的会员组成60多支送文化下乡小分队,走乡串屯讲课传艺,培训文艺骨干近2万名。其中包括田连元、冯大中在内的100多位文化名人都放下手中繁忙的工作,送教下乡。
在全省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一大批生活在农村的文艺骨干迅速成长起来,他们以农村文化广场为舞台,自编自演,积极传播新风尚,成为推动辽宁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力量。
传播文明的大舞台
近年来,盘山县甜水镇九间村通过发展大棚种植,迅速走上了致富路,目前村民年人均收入已达1.6万元。然而,每到农闲,打麻将赌博的、酗酒闹事的人却把全村闹得不安宁。
建起文化广场后,村里组建起秧歌队、舞蹈队,农闲时组织篮球、跳绳比赛,逢年过节村里还在广场举办文艺晚会。
村党支部书记李长军感慨地说:“在广场上搞点文化活动,大伙的生活充实了,村民的素质提高了,村民之间的感情也加深了,赌博等乌七八糟的事不见了,精神头也比以前足了。 ”
和李长军一样有同感的还有抚顺县后安镇的群众。后安镇借助农村文化广场进行文化育民,他们把党的方针政策、普法知识、身边的新人新事、劝诫恶习等健康向上的内容,融入到二人转、小品、歌曲、三句半等表演中,让人们在轻松娱乐中受到教育。
“天天有活动,月月有亮点,农闲掀高潮,常年不断线”。在秧歌、健身操、篮球等65支文体队伍的带动下,凤城市赛马镇各类展演、比赛等广场文化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已经举办了12届的赛马镇全民运动会更是气势恢宏,每届都能吸引2万多人参赛。
眼下,农村文化广场文化活动正以其开放性、群众性、娱乐性等特点,以其持续时间长、活动频率高、受益范围广等优势,在辽宁省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主阵地占据重要位置。
省精神文明办主任戴小梅说:“丰富多彩、雅俗共赏的广场文化活动,不仅满足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而且对消除农村陋习、传播先进文化,提高农民素质、凝聚民心,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