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十二五”扶贫攻坚新阶段,为促进扶贫对象稳定增收,广西将产业化扶贫工作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从政策、资金、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予以大力倾斜。目前,全区各地的扶贫产业呈现蓬勃发展趋势:“十百千”产业化扶贫示范工程顺利推进;大石山区产业扶贫走出新路子;扶贫龙头企业带动取得新成效。
示范工程立竿见影
“仅今年4-6月,农户就比上年同期增收2600元,效果很明显。”9月中旬,百色市扶贫办主任乃尚权兴奋地向记者透露,该市凌云县“十百千”产业化扶贫示范工程有机茶园改造项目实施后,覆盖农户的收入水平与2011年同期对比,增幅平均在40%以上。
去年9月19日,自治区政府正式启动广西“十百千”产业化扶贫示范工程。今年2月,自治区党委、政府在作出实施广西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的决定时,提出在“十二五”期间重点推进这项工程,并列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特色产业发展的工作重点。
“十百千”产业化扶贫工程的建设目标是:用5年时间在全区范围内建立10片以上特色优质高效、连片在1000亩以上的种植基地或特色高效养殖示范基地,每片示范基地辐射覆盖贫困农户1000户以上;扶持100家以上年销售额在1亿元以上的扶贫龙头企业;带动1000个以上贫困村为产业化扶贫示范村,人均纯收入比2010年增加1倍以上。
目前,中央和自治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累计投入1.21亿元,集中扶持了油茶、核桃、茶叶、甘蔗、竹子、砂糖橘、葡萄、红心柚、粉葛、金银花、药菊、百香果种植,毛竹、茶园低改,种桑养蚕,以及罗非鱼、蛋鸡、肉兔、竹鼠养殖等项目,项目已覆盖全区25个县。截至今年8月底,2011年启动实施的首批16个“十百千”项目,已完成种植3.5万多亩,低产改造2.9万亩,养殖蛋鸡12.5万羽,养殖肉兔2000组,养殖罗非鱼1280箱,共惠及1.9万户贫困农户。2012年新增的项目实施进展顺利。
大石山区找准“核心”
河池市种植核桃已有120年历史。从2001年以来,该市的凤山县一直坚持在大石山区推广种植核桃,2011年面积达到9.6万亩,坚果产量398吨,产值1100万元。预计核桃达产后,年产核桃干果可达1.8万吨以上,产值3亿元。实践证明,大石山区种植核桃,是有效治理石漠化和实现贫困农户增收的一项优选项目。目前,河池市明确把核桃作为大石山区贫困村主导产业给予优先扶持,提出到2015年发展到200万亩,并成立了核桃产业办公室,落实了办公用房、经费和人员。
广西有8.95万平方公里大石山区,占全区国土面积的37.8%。大石山区缺土、缺水,农业产业发展受到了根本性影响,发展滞后。但当地干部群众艰苦创业,成功探索了多个适合本地实际的产业,推进力度不断加强。如马山县发展百香果取得成功,规模年年扩大;隆安县小林宝塔医药产业园试种木本山豆根成功,成为可供大石山区选择的又一个好产业;平果县发展火龙果,隆林县种植金银花,等等。这些品种的扩大种植,正逐步形成切合石漠化地区的产业,有力带动了当地农民的收入。宜州、忻城等地大石山区种桑养蚕,实现龙头企业与产业基地相互促进,企业增效,农民增收,辐射贫困户脱贫。
大石山区产业扶贫的成功探索,让我们极大增强了产业扶贫的信心,也让大石山区的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
“龙头”昂起辐射加大
一根小小的竹子,却能撬动起一个生态大工程、一个富民大产业和一条循环经济大链条。今年,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带动,田东全县已种竹27万亩,提高全县森林覆盖率5%,鲜竹产值4亿多元,以4.6万户竹农计算,每户年收入达8000多元。
据了解,2011年全区共安排扶贫项目贷款财政贴息资金3915万元,引导发放扶贫项目贷款13.05亿元,扶持117家扶贫龙头企业,其中国家、自治区级扶贫龙头企业99家。在各方面支持和企业的艰苦努力下,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扶贫龙头企业由2010年的39家,增加到2011年的50家。
扶贫龙头企业通过“企业+协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基地+农户”、“公司+村委+基地+农户”、“公司+能人(经纪人)+农户”等模式,带动贫困地区农户84万多户,比上年增加13.44万多户,其中扶贫对象户37万多户,比上年增加近7万户。辐射带动的扶贫对象户人均增收500元以上。今年,全区共安排扶贫项目贷款财政贴息资金5100万元,比去年增1185万元;引导的扶贫项目贷款17亿元,比去年增3.95亿元;均比去年增长30.26%。
困难犹存须增信心
自治区扶贫办主任吴宇雄在谈到广西产业扶贫工作时,概括了4个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认识有待提高。一些县的认识仍停留在修路架桥、拉电引水的层面上,对帮助指导贫困村群众发展产业脱贫增收兴趣不大、信心不足。
二是资金投入少。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片区县加大扶贫资金投入理所当然,也是责任所在,但据了解,一些重点县在财政预算安排中,没有本级财政扶贫资金的安排。同时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总量有限的情况下,产业投入占比仍然偏低。但即使是这么少量的产业开发资金,有些地方也没有用好,产业开发的水平没有实质性提高。
三是规划做得不够。进入“十二五”以来,广西高度重视产业扶贫,各重点县也积极配合参与竞争,但目前各地产业扶贫的规划做得还不够。各村编制的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规划中,产业开发这一块普遍比较薄弱。
四是抓点带面不够。实施“十百千”产业化扶贫示范工程,其中一个任务也是要解决这个问题。现在看来,有的项目县抓得比较紧、有成效,有的项目县仍然没有解决好这个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