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部门信息
 
气象局:东北区域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项目启动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iruorou.com   2012年09月27日 15时53分   来源:气象局网站

    9月26日,东北区域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项目启动暨《全国人工影响天气发展规划(2013-2020)》(以下简称《规划》)编制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矫梅燕、于新文,国家发改委农经司司长高俊才出席会议。

    矫梅燕强调,我国人工影响天气事业面临大好发展形势,加快东北区域人工影响天气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她要求精心设计东北区域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项目总体方案,针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抓紧完善各项细化方案,特别是高性能作业飞机和作业指挥系统建设方案。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和东北四省(自治区)气象局要切实履行职责,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并且在项目建设和实施中不断探索运行体制机制,形成比较成熟的运行模式。中国气象局相关直属单位和有关职能司要协调配合项目建设和实施工作。

    于新文就如何做好《规划》编制工作提出三点意见:一是各单位要站在国家、区域、省级的高度提出规划内容,并对前期的规划编制工作做出评估。二是要使规划的目标更加明确、布局更加准确,理清人影工作体制机制,在提高人影科技水平和能力的同时,充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三是要按照此次会议的精神,切实落实好《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掌握好时间节点,完成好编制工作。

    高俊才指出,要抓紧做好东北区域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工作;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要按照国家关于基本建设的要求,落实好制度;在机制方面,要边探索、边实行,处理好多方关系;在《规划》编制工作中要统筹兼顾,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区域布局,结合东北区域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项目,充分听取各地、各部门、各行业的意见。

    会上,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主要负责人汇报了东北区域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项目进展,吉林省气象局主要负责人汇报了吉林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进展和东北区域跨省区联合作业情况,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主要负责人介绍了《全国人工影响天气发展规划(2013-2020年)》编制框架思路。

    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四省(自治区)气象局主要负责人和人工影响天气业务人员等参加会议。

    据悉,5月21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新增千亿斤粮食工程东北区域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东北区域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项目由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联合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四省(自治区)气象局实施。项目建设目标是:建成一套由监测分析、条件预报、决策指挥、作业实施、效果检验和技术保障等构成的区域一体化的人影业务体系;建成由12架飞机以及高炮、火箭等组成的覆盖东北全区域的空地协同作业系统;建设一个国家级效果检验示范区和一个国家级新装备考核实验室;其建设模式与运行机制为其他区域提供示范。项目建设工期为三年(2012-2014年),总投资108945万元。

    全国人工影响天气发展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建立较为完善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体系,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发取得重要成果,基础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协调指挥和安全监管水平得到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效益明显提高;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整体设计、全面推进,边建设边发挥效益,结合好整体布局与区域规划、人影工程与粮食工程、试验示范与全面推进、长期规划与分期实施、国家投入与地方投入等;成立国家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国家级区域分中心、地方各级人工影响天气中心,重点做好飞机作业系统、地面作业系统、作业决策指挥系统、人影观测系统、综合实验和效果检验基地、人影基础设施建设。 

 
 
 相关链接
· 中国气象局推进综合观测与应用互动等研究
· 中国气象局加强中尺度天气分析业务发展研究
· 气象局:北方地区降雨降温“杰拉华”继续西北移
· 气象局:江南华南陆续转晴 东北雨水将卷土重来
· 气象局:北方地区降雨降温 中东部等地有轻雾
· 气象局:超强台风“杰拉华”继续向台湾沿海靠近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