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克志在全省科技创新大会上强调
进一步实施科技强省战略 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为全省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提供有力支撑
●越是科技资源不足,越要重视发展教育科技;越是经济社会发展滞后,越要重视发挥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集中力量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要充满信心抓落实,以“我能、我行、我成功”的精神状态,推动我省科技事业加快发展。
●市场配置生产要素,最重要的是吸引人才。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提高我省科技创新能力,要重点优化交通布局,优化城镇布局,优化产业布局,打造适宜人们生活创业的环境,为人才提供更加便利舒适的生活和工作条件。
●高度重视制造业等实体经济对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的重要作用,牢固树立人才是贵州加快发展第一资源、人才以用为本等科学人才观,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工作新局面。
●进一步加大各级财政科技投入,以政府资金为引导,带动社会资金投入,确保到2015年全社会R&D经费占GDP的比重达到2%以上。
9月13日,贵州省委、省政府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省委书记赵克志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以促进科技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为重点,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统筹谋划区域经济空间布局,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大力培养引进留住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创新体系,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我省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提供有力支撑,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省政协主席王正福,省委副书记陈敏尔,省委常委李军、崔亚东、谌贻琴、宋璇涛、刘晓凯、喻红秋、秦如培、廖国勋,省领导龙超云、傅传耀、袁周、周忠良、蒙启良、谢庆生、慕德贵、陈海峰、陈敏、班程农、戴建国出席会议。
会议由陈敏尔主持。谌贻琴传达了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
赵克志指出,科技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越是科技资源不足,越要重视发展科技;越是经济社会发展滞后,越要重视发挥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集中力量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要进一步提高对科技支撑引领我省后发赶超、同步小康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信心、奋发有为,紧紧抓住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资本、技术溢出带来的新机遇,充分利用科技后发优势,把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作为现阶段快速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主要模式,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通过优化区域经济空间布局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外部环境,重点优化“三个布局”,打造“创业环境”:优化交通建设布局,加快高速公路、城际铁路、民用航空体系建设,构建覆盖省内、联通省外的高速立体现代交通运输体系,为人才和科技资源便捷流动创造条件。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增强贵阳市对全省的辐射带动作用,做大做强其他市州中心城市,加快推进贵安新区规划建设,统筹推进区域中心城市和节点城市同城化发展,实现优势互补、相互依托;集中力量壮大中心城镇,培育县域经济增长极。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坚定不移地发展园区经济,大力支持标准厂房建设,积极引导产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向园区集中,集聚更多人才和技术,促进园区内企业集群发展和技术扩散,带动提升园区内科技创新整体水平。打造适宜人们生活创业的环境,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水平,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优化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资源配置,为人才提供更加便利舒适的生活和工作条件。
赵克志强调,企业既是市场的主体,也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要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加快建立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要引导企业增强技术创新动力。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创造开放的市场环境,促进各类企业公平获取技术创新资源;认真落实鼓励和支持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的财税政策,加大对企业创新的奖励力度,调动企业创新积极性。要支持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支持企业建设研发机构;支持行业骨干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学校联合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强技术研发攻关和成果转化;支持企业参与国家和省级科技项目,组织企业开展对外科技交流合作;通过政府采购支持企业技术创新。要激发企业集群技术创新活力。加快建立政府引导资金和社会资本共同支持初创科技型企业发展的风险投资机制,认真落实“3个15万元”等微型企业扶持政策,大力培育一批科技型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不断壮大、集聚发展,加快形成企业集群,促进群内技术传播,激发企业创新创造活力。
赵克志指出,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是促进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是科技资源的富集区、科技人才的集中地、科技企业的孵化器。要加强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创新能力建设,积极推进协同创新,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把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引导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围绕我省特色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等技术需求,积极开展技术研发攻关;大力实施国家“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和“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推动行业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和区域创新发展;加强大学科技园、院士工作站和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为科技创新服务产业发展提供良好条件。把科技创新与市场需求有机结合起来,以市场为导向,增强研发选题立项的应用性和针对性,从源头上实现科技创新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主动融入以企业为主体、以应用研究为重点的创新活动,利用企业的灵活机制和研发经费,与企业形成有机融合的利益共同体;引导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科技人员与企业结对合作,让越来越多的科技人员走向市场、服务企业。把科技创新与科技创业有机结合起来,认真落实知识、技术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政策,支持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的科技人员带着成果创办、领办、合办科技型企业,鼓励科技人员在企业兼职或任职,鼓励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允许全日制在校学生休学创业。
赵克志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是科学技术的载体,科技创新根本上要依靠人才。要牢固树立人才是贵州加快发展第一资源、人才以用为本等科学人才观,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大力培养引进留住用好人才,不断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工作新局面。要加快引进高端人才及创新团队。围绕我省产业发展需求,研究制订引进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的需求目录、工作规划、优惠政策;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相结合,力求做到引进一个领军人才,带来一个创新团队,发展一个产业;坚持直接引进与柔性引进相结合,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柔性引进人才智力和技术成果。要加快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把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基础,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尤其要加快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合理调整学科和专业设置,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加注重以实践造就创新创业人才,积极推行“人才+项目”等培养模式,发挥企业在产学研合作培养人才中的重要作用,让人才在实践中锻炼、在一线上建功、在社会里成长。要加快优化留住用好人才的发展环境。建立人才优先投入的保障机制,各级财政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研究制订加快人才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保姆式”、“管家式”、“帮办式”服务,让人才安心、放心、舒心工作;建立健全党政领导干部联系优秀人才制度,增强人才的归属感、认同感;充分利用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感召各类人才参与到全省建设发展中来,以蓬勃的事业、干事的平台凝聚人才;坚持不拘一格用人才,创新体制机制,破除一切不利于人才成长、流动、使用的思想观念和体制障碍,打破条条框框的限制和论资排辈的束缚,大胆启用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让更多人才脱颖而出。
赵克志要求,要切实加大对科技的财政投入和金融支持,大力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建立完善省、市、县三级政府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各级财政科技投入的年均增幅要高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以政府资金为引导,带动社会资金投入,确保到2015年省、市、县全社会研发经费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达到2%、1.5%和1%以上。加快构建政府资金与社会资金、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有机结合的科技投融资体系,大力发展创业风险投资,综合运用多种金融工具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大力培育适宜科技创新的文化土壤,强化科技创新的知识产权导向,加强创新文化建设和传播,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创业、创新、创先”的精神,营造勇于探索、宽容失败的创新氛围,提倡敢于创新、敢为人先、敢担风险,让一切智慧源泉充分涌流,让一切创新活力竞相迸发。
陈敏尔在主持会议时要求,各地各部门要围绕提升我省科技创新能力,全力抓好中央和省各项要求部署的落实。要充满信心抓落实,以“我能、我行、我成功”的良好精神状态,坚定信心,解放思想,敢想敢干,以新的观念、方法和作风,推动我省科技事业加快发展。要结合实际抓落实,从本地资源禀赋、比较优势出发,从企业自身实际出发,统筹谋划、推动工作,加快提升科技创新水平。要突出重点抓落实,紧紧围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改善科技创新外部环境等关键问题,研究政策措施,狠抓工作落实,争取在科技创新上有新作为、大作为。
省政府秘书长唐德智,省法院、省检察院有关负责同志,省委有关部委、省人大常委会有关专委会、省政府有关部门、省政协有关专委会主要负责同志,各民主党派省委、人民团体负责同志,各市(州)主要负责同志和分管负责同志,省属院校、科研院所、中央在黔单位、有关企业主要负责同志和马克俭、侯国佐、李桂莲等科技专家在贵阳主会场参加会议。
各市(州)、县(市、区、特区)及其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在当地分会场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