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大地,秋高气爽,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9月1日—2日,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一行在黑龙江省委常委、哈尔滨市委书记林铎,黑龙江省副省长孙尧,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孙纲等陪同下,先后来到牡丹江的海林、宁安等地调研。短短一天多的时间,在保障房建设小区,在充满田原风貌的乡村,在基层国土资源部门,在世界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现场,徐绍史与基层干部群众、地方党政领导、国土资源部门同志亲切交流,把部党组的殷殷关怀和对基层干部群众的深情,深深印在了龙江广袤的黑土地上。
调研期间,徐绍史还会见了黑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吉炳轩,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宪魁,副省长于莎燕,并就有关问题交换了意见。
“要加强土地利用管理,做好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让更多的困难群众从中受益”
9月1日早饭后,在林铎、孙尧等陪同下,徐绍史一行驱车3个多小时,来到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的海林市。
在丽海城市花园项目小区,海林市市长张维国介绍了全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情况。丽海城市花园项目小区是海林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是拆迁户数最多、投资规模最大、建筑面积最广、建设标准最高的棚户区改造项目,也是全省棚户区改造示范项目。目前,一、二期工程已交付使用,3000户群众喜迁新居,三期工程预计于10月份竣工,还将有800户群众搬进楼房。
张维国汇报说,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中,海林市坚持在土地供应上做到“三要三给”,即在严格按照国家供地政策的前提下,要多少给多少,要哪个地块给哪个地块,什么时候要就什么时候给,将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实行计划指标单列,应保尽保,并优先落实地块。
徐绍史对海林市“三要三给”的做法表示赞赏。他说:“海林市运用土地政策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的经验和做法很好,要加强土地利用管理,做好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让更多的困难群众从中受益。”
“你原来住在哪里?现在住多少平方米?”在王少昆家中,徐绍史亲切地和女主人唠起家常。
“我们是回迁户,以前住的是棚户区,过去一下雨,路都没法走。如果没有市里进行棚户区改造,建设保障性住房,我做梦也不敢想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她告诉徐绍史,一家三口原来住在50多平方米的棚户区里,是棚户区改造让她家住上了近70平方米新居。
徐绍史微笑着说:“现在有了自来水,不用烧煤了,又有集中供热,条件真的是大大改善了。还有什么困难吗?”
“政府的政策好,拆一补一,上靠户型,除了进户装修,不用花钱了。整个小区物业管理很好,环境优美,没有困难了!” 女主人满意地回答。
徐绍史对身旁的牡丹江市市长林宽海等人说,有关部门要切实做好群众安置工作及安置区配套设施建设,确保群众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要注意保证建设项目的质量,建成的工程要挂上责任牌。
“黑龙江土地广袤,一定要开发好、保护好、利用好”
“中国大粮仓,拜托黑龙江!”温家宝总理的殷切希望,彰显了黑龙江在我国粮食安全战略中的重要地位。驱车行驶在黑龙江大地上,蓝天白云下,满目葱茏,好似一幅美丽的油画。徐绍史情不自禁地说:“真漂亮,太美了!”
万物土中生,有地斯有粮。近年来,黑龙江省粮食产量实现连续增长,特别是2011年,实现了粮食总产和商品粮全国双第一。在农业生产中,先进的农业科技和大机械化生产,是粮食增产的重要因素,而近年来黑龙江省实施的土地整理复垦等重大工程的突破性进展也功不可没。土地整治在全省巩固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和确保国家粮食战略安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农村增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多赢局面,有力保障和促进了全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孙纲称土地整治是“为国造地、为省造粮、为民造福”。
镜泊湖滨的宁安市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和全国百万亩绿色食品生产原料基地县(市)。在渤海镇,万年前的火山喷发,岩浆流淌,玄武岩风化,腐殖土沉积,形成了神奇的响水石板稻田。由于石板稻田积温高,种稻成熟期长,矿物质含量丰富,孕育了一代“中华名米”——响水大米。宁安市委书记程鹏介绍说,这里的响水米自唐代以来始终为历朝贡米,多次蝉联“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榜首。这里也是世界上石板稻米的唯一产区。宁安市计划通过实施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力争用3~5年时间,把玄武岩石板响水米产业基地建成全国现代农业展示区、休闲农业观光区,叫响“酒有国酒茅台,米有国米响水”这一品牌。
带着对黑土地的一往情深,一路上看到集中连片的良田向远处无限延伸,徐绍史喜上眉梢。他说:“黑龙江土地广袤,一定要开发好、保护好、利用好。” 徐绍史嘱咐地方的同志,要做好规划,整合资源,搞好田、水、路、林、村、房的综合整治。
“看到大家的精神面貌和工作状态都非常好,我感到非常高兴,一起合个影吧”
在宁安市国土资源局镜泊湖国土资源分局,徐绍史亲切看望慰问这里的干部职工。
陪同徐绍史调研的孙纲说,基层国土资源分局(所)工作很辛苦,也很重要,他们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这张大网的网底。徐绍史详细询问了分局的编制情况、工作情况,他关切地问:“你们的家都住在哪里?分局有几台车?”分局局长占旭东说:“我们都住在宁安市,现在有两辆工作用车。分局现有工作人员5人,管辖区域为宁安市镜泊湖风景名胜区1726平方公里国有土地。辖区内共有用地单位及个人890户,其中镜泊湖区内共有用地单位80户。”
牡丹江市国土资源局局长赵刚接着说,宁安市国土资源局镜泊湖分局是宁安市政府在镜泊湖名胜旅游区的唯一派驻部门,是对镜泊湖辖区实施土地矿产管理的唯一派驻机构。分局的这栋三层办公楼,建筑面积400平方米,内设有办公室、会议室、值班室、住宿室等。多年来,在国家和省、市国土资源部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办公环境得到极大改善,管理职能逐步走向规范有序管理的轨道。
徐绍史从一楼走到三楼,看了办公室、会议室、职工宿舍之后,又来到厨房、餐厅查看。看到工作人员整齐的着装、饱满的精神,徐绍史欣慰地说:“今天看到大家的精神面貌和工作状态都非常好,我感到非常高兴,一起合个影吧。”临别时,徐绍史与大家一一握手说:“你们辛苦了!”
“地质遗迹保护区的项目建设,一定要做到点上开花,面上保护”
环境地质特别是地质遗迹保护也是徐绍史此行调研的一项重要内容。镜泊湖是中国最大、世界第二大高山堰塞湖,200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地质公园,2011年被评为5A级旅游景区。徐绍史一行从牡丹江市驱车100多公里,考察了镜泊湖世界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和能力建设等情况。
镜泊湖管委会主任魏景亮介绍说,从2004年至今,已设立国家地质遗迹保护项目5个,申请国家地质遗迹专项经费2840万元,省级项目8个,专项经费7410万元,累计投资达10250万元。他还就地质公园保护措施、地质遗迹保护项目建设情况,以及旅游综合体推进情况向徐绍史一行作了汇报。
9月2日上午,徐绍史一行在王宪魁省长陪同下,考察了拟建设的镜泊湖旅游综合规划区。徐绍史一边看,一边详细询问管委会负责同志:“现在游客有多少?年收入多少?配套设施能不能跟上?”当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公园的接待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增强时,徐绍史叮嘱陪同的牡丹江市委和市政府以及景区管委会负责同志,“要加大世界地质公园的保护力度,地质遗迹保护区的项目建设,一定要做到点上开花,面上保护。”
短短的两天时间,调研活动紧凑、密集、丰富。徐绍史抓住各种机会与当地干部群众交流,从中感受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势头,感受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状态。
龙江大地,稻菽飘香。黑龙江省上下加快发展的强烈愿望和发展的喜人景象,展现在充满金色希望的黑土沃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