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甘肃省财政部门聚焦经济发展重点,努力争取中央支持,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全力保障重点支出。截至7月底,全省财政支出实现1001.9亿元,增长33.9%,农林水事务、节能环保、交通运输等支出增幅均在45%以上,城乡居民职业技能培训、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和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等涉及民生的项目资金得到较好落实。这是记者从今天召开的全省财政局长座谈会上获悉的。
今年以来,甘肃省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收支增幅一直位居全国前列。截至7月底,全省财政地方收入实现325.1亿元,同比增长21.3%。大口径收入实现648.9亿元,同比增长12.6%。全省地方财政收入、大口径财政收入分别完成预算任务的66.3%和61.8%,高于均衡性进度8个百分点和3.5个百分点。全省财政支出完成变动预算1807亿元的55.4%,较上年同期提高近7个百分点,创历年同期最高水平。
甘肃省财政部门在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积极谋划的一些重点事项进展顺利,争取中央支持成效显著。省政府与财政部签署了《共同推进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备忘录》;国家级旱作农业示范区建设顺利启动,2012-2015年中央补助资金20.8亿元;生物医药和现代农业产业创业投资基金已获中央批准;“一事一议”、科技馆建设等专项逐一落实。财政部已正式批准在全国范围内发行“黄河魂”和“敦煌韵”两款即开型福利彩票;农总行授信甘肃省“双联惠农贷款”额度300亿元。
此外,甘肃省财政部门谋划项目、跟踪争取的能力有所增强,集中财力、聚焦发展重点的理念正在形成,在深化管理改革,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引导、放大作用方面取得成效。在58个集中连片贫困县建立中小企业担保再担保体系;开展工业发展财政引导基金运行试点;集中扶持了一批优势明显、基础较好、规划全面的文化产业项目;对规模以上企业新上项目、技术改造等实行贷款贴息。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基本实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政府采购进一步规范,公务用车专项治理取得实效。惠农资金监管措施进一步完善,乡镇财政服务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绩效预算管理试点积极开展,财政大监督格局加快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