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2011年部门决算和“三公经费”
目 录
第一部分 新华通讯社概况
一、新华通讯社简介
二、部门决算单位构成
第二部分 新华通讯社2011年部门决算表
一、公共预算收入支出决算总表
二、公共预算收入决算表
三、公共预算支出决算表
四、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表
五、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决算表
六、“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预决算表
第三部分 新华通讯社2011年部门决算情况说明
第四部分 名词解释
第一部分 新华通讯社概况
一、新华通讯社简介
新华通讯社,简称新华社,是中国国家通讯社和世界性通讯社,是涵盖各种媒体类型的全媒体机构。
新华社的前身是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成立的红色中华通讯社(简称红中社),1937年1月在陕西延安改为现名。新华社总部设在北京,在全国除台湾省以外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设有33个分社,在台湾省派有驻点记者,在一些重点大中城市设有支社或记者站,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设有分支机构,在境外设有160多个分支机构,建立了比较健全、覆盖全球的新闻信息采集网络,形成了多语种、多媒体、多渠道、多层次、多功能的新闻发布体系,每天24小时不间断用中文、英文、法文、俄文、西班牙文、阿拉伯文、葡萄牙文和日文8种文字,向世界各类用户提供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网络、手机短信等各类新闻和经济信息产品。
新时期特别是近年来,新华社全面推进战略转型,加快由传统新闻产品生产为主向现代多媒体新闻信息业态拓展、由面向媒体为主向直接面向终端受众拓展、由立足国内为主向有重点地更大范围参与国际竞争拓展,大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着力实施“阵地前移”战略,充分发挥党和人民喉舌、耳目、智库和信息总汇的作用,初步建成融通讯社业务、报刊业务、电视业务、网络业务、金融信息业务、新媒体业务和多媒体数据库业务等为一体的全媒体机构,走出了一条事业体制为主导、与市场经济成功对接、多元运营体制并存的事业发展新路子,舆论引导能力和国际传播能力不断提升,在国际传媒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与日俱增,正阔步向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性现代国家通讯社和国际一流的现代全媒体机构加速迈进。
新华网(CEC)是新华社主办的中国重点新闻网站,被称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网站”,每天24小时以7种文字、通过多媒体形式不间断地向全球发布新闻信息,全球网站综合排名最高达156位,单日排名最高达105位。开通31个地方频道,承办江南电子竞技俱乐部
、中国平安网、中国文明网、振兴东北网、国家能源网等大型政府网站,形成了中国最大的国家级网站集群。创办新华网产业园区,为进一步拓展全媒体业态打下了基础。与中国移动合作推出“盘古搜索”,着力打造“国内一流,世界领先”的搜索引擎。
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CNC)是新华社主办的跨国新闻电视台,日场电视新闻采集量居国际电视新闻行业首位。开通的中文台、英语台24小时不间断播出新闻节目,节目信号卫星覆盖亚太、北美、欧洲、中东、非洲等地200多个国家和地区55亿人口,并进入美国、英国、加拿大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家庭终端及欧洲20多个国家五星级酒店,在海外建成11个直属台和合作台,覆盖面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创办手机电视台、网络电视台,手机电视台取得中国移动新闻垂直频道资质,推出音乐网站“原音网”,电视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
金融信息平台“新华08”(CFC),是新华社采用先进的信息与通信技术自主研发的综合性金融信息服务平台,被列入国家“核高基”项目予以重点扶持。其产品内容涵盖宏观经济、外汇市场、货币市场、证券市场等诸多领域,形成以PC终端为核心,视频终端、网站和《金融世界》杂志同步发展的多终端产品业态,受到海内外用户好评。充分运用资本化、市场化手段,快速推进上海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北京国家金融信息中心、大庆国际石油资讯中心建设,建成全球第一家金融信息交易所。
中国国际文化影像传播公司(CIC)负责新华社全社图片产品相关业务运营。中国全球图片总汇是国内规模最大、内容最权威、产品最丰富的新闻图片库,海内外签约摄影师总数超过1万人,每天实时更新各类新闻图片、图表2000余张。创办“新华影廊”并加快全球布局,特别是取得美国纽约时报广场大屏幕长期使用权,成为展示新华社新闻信息产品和我国家形象的高端平台。推出“新华典藏”、“国家典藏”项目,在海内外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辉煌十一五”等多个大型图片展。新华社还拥有国家级的中国照片档案馆,馆藏照片超过500万张,其中最早的拍摄于19世纪末的清朝。
新华社多媒体数据库是中国媒体行业最大的多文种多媒体数据库,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多媒体数据库之一。截至2011年底,已存储1.3亿条文字信息,1300多万张新闻图片和图表,4.7万小时音视频新闻信息,并与日俱增。通过不断改造提升,将逐步建成多语种、多媒体、全方位展示新华社新闻信息产品并直接面向海内外终端受众的现代商业数据库。
新华社编辑出版并公开发行20多种报刊,包括《新华每日电讯》《参考消息》《经济参考报》《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现代快报》《现代金报》和《瞭望》《瞭望东方周刊》《环球》《财经国家周刊》《半月谈》《中国记者》《摄影世界》《金融世界》《世界军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中、英文版)等,单期总发行量最高时超过1000万份。
新华社注重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发起并成功承办世界媒体峰会及主席团会议,建成第一个以我为主导的全面覆盖各种媒体业态的全球媒体高端协调机制。与14家联合国所属机构建立高层往来关系,与7家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成为全球第一家与联合国所属机构建立系列化、机制化、常态化合作关系的世界主流媒体机构,先后联合举办了“国际儿童日”大型公益活动和24小时环球直播报道等公益活动。新华社是许多国际新闻组织成员,目前已同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通讯社或新闻机构签署了新闻交换、人员交流和技术合作等方面的合作协议。
二、部门决算单位构成
从决算单位构成看,新华通讯社部门决算包括:本级决算、新华社机关服务中心决算、6个社属事业单位决算和31个国内分社决算。
纳入新华通讯社2011年部门决算编制范围的单位详细情况见下表:
序号
|
单位名称
|
备注
|
1
|
新华通讯社本级
|
|
2
|
新华社机关服务中心
|
|
3
|
新华通讯社西藏分社
|
|
4
|
新华通讯社青海分社
|
|
5
|
新华通讯社新疆分社
|
|
6
|
新华通讯社宁夏分社
|
|
7
|
新华通讯社北京分社
|
|
8
|
新华通讯社天津分社
|
|
9
|
新华通讯社河北分社
|
|
10
|
新华通讯社山西分社
|
|
11
|
新华通讯社吉林分社
|
|
12
|
新华通讯社黑龙江分社
|
|
13
|
新华通讯社安徽分社
|
|
14
|
新华通讯社福建分社
|
|
15
|
新华通讯社江西分社
|
|
16
|
新华通讯社湖南分社
|
|
17
|
新华通讯社广西分社
|
|
18
|
新华通讯社四川分社
|
|
19
|
新华通讯社陕西分社
|
|
20
|
新华通讯社云南分社
|
|
21
|
新华通讯社贵州分社
|
|
22
|
新华通讯社内蒙古分社
|
|
23
|
新华通讯社甘肃分社
|
|
24
|
新华通讯社重庆分社
|
|
25
|
新华通讯社辽宁分社
|
|
26
|
新华通讯社上海分社
|
|
27
|
新华通讯社江苏分社
|
|
28
|
新华通讯社浙江分社
|
|
29
|
新华通讯社山东分社
|
|
30
|
新华通讯社广东分社
|
|
31
|
新华通讯社湖北分社
|
|
32
|
新华通讯社海南分社
|
|
33
|
新华通讯社河南分社
|
|
34
|
新华通讯社新闻信息中心
|
|
35
|
参考消息报社
|
|
36
|
瞭望周刊社
|
|
37
|
经济参考报社
|
|
38
|
半月谈杂志社
|
|
39
|
中国记者杂志社
|
|
第二部分 新华通讯社2011年部门决算表
一、公共预算收入支出决算总表
二、公共预算收入决算表
三、公共预算支出决算表
四、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表
五、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决算表
六、“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预决算表
第三部分 新华通讯社2011年部门决算情况说明
一、新华通讯社2011年度公共预算收入支出决算总体情况说明
新华通讯社2011年度收支总决算563,091.73万元。其中:
(一)收入总计563,091.73万元。包括:
1.财政拨款188,522.48万元,为中央财政当年拨付的资金。
2.事业收入293,168.76万元,为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所取得的收入。
3.经营收入25,068.47万元,为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
4.其他收入8,127.09万元,为除上述“财政拨款收入” “事业收入”“经营收入”等以外的收入,主要是事业单位资产出租收入和存款利息等。
5.用事业基金弥补收支差额3,959.29万元,为事业单位在用当年的“财政拨款收入”“事业收入”“其他收入”等不足以安排当年支出的情况下,使用以前年度积累的事业基金弥补本年度收支缺口的资金。
6.上年结转和结余44,245.64万元,为单位上年结转本年使用的基本支出结转和结余、项目支出结转和结余。
(二)支出总计563,091.73万元,其中:
1.科学技术10,000.00万元,主要用于金融信息平台“新华08”金融财经数据云服务平台的日常运转和设备购置等支出。
2.文化体育与传媒438,010.11万元,主要用于新华通讯社总社和所属分社的日常运转以及新闻宣传等方面支出。
3.住房保障支出10,470.87万元,全部为住房改革支出,包括:住房公积金7,241.20万元,主要用于单位按规定为职工缴纳的住房公积金;提租补贴934.75万元,主要用于单位按规定向职工发放的提租补贴;购房补贴2,294.92万元,主要用于单位按规定向符合条件的职工发放购房补贴支出。
4.结余分配67,308.02万元。为事业单位按规定提取的职工福利基金、事业基金和缴纳的所得税。
5.年末结转和结余37,302.73万元。为本年度或以前年度预算安排、因客观条件发生变化无法按原计划实施,需要延迟到以后年度按有关规定继续使用的资金。
二、关于新华通讯社2011年公共预算收入决算情况说明
新华通讯社2011年公共预算收入514,886.79万元,其中:事业收入和事业单位经营收入318,237.23万元,占61.81%;其他收入7,377.61万元,占1.43%;财政拨款收入188,522.48万元,占36.61%。
三、关于新华通讯社2011年公共预算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新华通讯社2011年公共预算支出458,480.98万元,其中:基本支出313,218.63万元,占68.32%;项目支出121,079.33万元,占26.41%;事业单位经营支出24,183.02万元,占5.27%。
四、关于新华通讯社2011年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2011年,新华通讯社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193,347.46万元,其中:基本支出79,947.51万元、项目支出113,399.95万元。需要说明的是,部门决算中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数是指单位本年度财政拨款实际支出数,包括使用当年预算发生的支出和使用上年结转和结余资金发生的支出。
五、“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情况
(一)2011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决算情况
2011年新华通讯社本级及所属事业单位“三公经费”财政拨款决算实际支出4,501.25万元,其中:
1.因公出国(境)费1,596.25万元。按照江南平台入口
主管部门批准的因公出国(境)计划,此项经费主要用于对国际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体育和领导人出访等重大新闻事件的境外采访编辑、宣传报道、节目传送等开支。2011年新华通讯社本级及所属事业单位用财政拨款资金安排的因公出国(境)共计131个团组,319人次。
2.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2,616.26万元。主要用于新闻宣传、采访报道等车辆开支。新闻宣传、采访报道工作的时效性、特殊性较强,加之各类突发事件较多,车辆使用率高、消耗大。截至2011年底新华通讯社本级及所属事业单位用财政拨款资金购置的公务业务用车共计432辆,其中:本级98辆,国内分社76辆,驻外分社258辆。2011年更新、购置了52辆,更新、购置费支出1636万元。
3.公务接待费288.74万元。主要用于来华参加新闻通讯国际交流团组、发展中国家新闻代表团和业务技术人员培训等外事接待费用以及其他公务接待。
(二)2012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情况
2012年新华通讯社本级及所属事业单位“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5,381.37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1,800.00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3,288.45万元,公务接待费292.92万元。2012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总额比2011年实际支出数增加880.12万元,主要由于国家政策原因,2011年新华通讯社国内未购置车辆。
第四部分 名词解释
一、财政拨款收入:指中央财政当年拨付的资金。
二、事业收入:指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所取得的收入。如新闻信息营销收入,社属事业单位的报刊发行收入等。
三、事业单位经营收入:指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
四、其他收入:指除上述“财政拨款收入”“事业收入”“事业单位经营收入”等以外的收入。主要是新华通讯社总社和所属单位的存款利息收入、房租收入等。
五、用事业基金弥补收支差额:指事业单位在预计用当年的“财政拨款收入”“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事业收入”“事业单位经营收入”“其他收入”不足以安排当年支出的情况下,使用以前年度积累的事业基金(事业单位当年收支相抵后按国家规定提取、用于弥补以后年度收支差额的基金)弥补本年度收支缺口的资金。
六、上年结转和结余:指以前年度尚未完成、结转到本年仍按原规定用途继续使用的资金。
七、文化体育与传媒(类)新闻出版(款):指纳入新华通讯社部门预算管理的新闻宣传支出。
八、住房保障支出(类)住房改革支出(款):指按照国家政策规定用于住房改革方面的支出。包括三项:住房公积金、提租补贴和购房补贴(指无房和未达标住房补贴)。
1.住房公积金是按照《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的规定,由单位及其在职职工缴存的长期住房储金。该项政策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在全国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职工中普遍实施,缴存比例最低不低于5%,最高不超过12%,缴存基数为职工本人上年工资,目前已实施近20年时间。行政单位缴存基数包括国家统一规定的公务员职务工资、级别工资、机关工人岗位工资和技术等级(职务)工资、年终一次性奖金、特殊岗位津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规范后发放的工作性津贴、生活性津贴等;事业单位缴存基数包括国家统一规定的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特殊岗位津贴等。
2.提租补贴是经江南平台入口
批准,于2000年开始针对在京中央单位公有住房租金标准提高发放的补贴,中央在京单位按照在职在编职工人数和离退休人数以及相应职级的补贴标准确定,人均月补贴90元。
3.购房补贴是根据《江南平台入口
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国发﹝1998﹞23号)的规定,从1998年下半年停止实物分房后,房价收入比超过4倍以上地区对无房和住房未达标职工发放的住房货币化改革补贴资金。中央行政事业单位从2000年开始发放购房补贴资金,地方行政事业单位从1999年陆续开始发放购房补贴资金,企业根据本单位情况自行确定。在京中央单位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 江南平台入口
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单位<关于完善在京中央和国家机关住房制度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厅字﹝2005﹞8号)规定的标准执行,京外中央单位按照所在地人民政府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的政策规定和标准执行。
九、结余分配:指事业单位按规定提取的职工福利基金、事业基金和缴纳的所得税。
十、年末结转和结余:指本年度或以前年度预算安排、因客观条件发生变化无法按原计划实施,需要延迟到以后年度按有关规定继续使用的资金,既包括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也包括事业收入、经营收入、其他收入的结转和结余。
十一、基本支出:指为保障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
十二、项目支出:指在基本支出之外为完成特定的事业发展目标,用于专项业务工作所发生的支出。
十三、事业单位经营支出:指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发生的支出。
十四、“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指通过财政拨款资金安排的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和公务接待费。其中:因公出国(境)费指单位工作人员公务出国(境)的住宿费、旅费、伙食补助费、杂费、培训费等支出;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指单位公务用车购置费及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路过桥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用等支出;公务接待费指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含外宾接待)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