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9日上午10时03分,神舟九号飞船返回舱顺利降落在内蒙古中部主着陆场预定区域,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全面实现了“准确进入轨道、精准操控对接、稳定组合运行、安全健康返回”的预定目标。针对神舟九号飞船的发射、返回,神舟九号及天宫一号交会对接,以及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组合体在轨运行,气象部门全程跟踪、精细服务,圆满完成了各个环节气象保障服务任务。
气象部门充分发挥体制优势,国家、省、地三级气象部门携手齐动,合力保障气象服务万无一失。
立体式观测严密监视发射场着落场地面和空间天气演变。6月8日起,嘉峪关新一代天气雷达变更观测模式,专门“神九”发射提供服务,16日08时开始,发射场周边的酒泉、敦煌等7个气象站实行逐小时观测,并向现场保障组提供实时监测数据。飞船回收期间,主着陆场周边7个盟市50多个自动气象站、探空站、天气雷达站进行加密观测,自动气象站每小时一次、探空站每天两次、天气雷达每天24小时加密观测。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改进了空间天气业务平台,使得风云卫星高能粒子探测数据、石岛太阳射电望远镜的实时数据、电离层监测数据、子午工程监测数据得到了广泛应用,发挥了无法取代的作用。
精细化预报为飞船成功发射在轨运行和安全着落提供有力保障。国家气象中心依托中期数值天气预报系统、精细化预报系统等业务系统,通过技术改造,制作提供时间分辨率到逐小时、风场加密层次达到41层的数值预报产品。甘肃省气象局建立了航天气象保障系统,提前对发射场区周边气象站6月中旬逐时平均和最大风速、气温、降水、雷暴等气候背景进行了分析,研发了水汽条件、不稳定条件、综合时序图等一系列强对流天气诊断产品。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与主着陆场区军方气象台联合研制了“主着陆场区浅层风预报辅助决策系统”、“主着陆场区降水、高空风预报软件”等预报工具。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改进了辐射带环境预报模型、高层大气参数数值模式、中期空间参数预报模型和空间碎片交会预报系统。地面和空间有效衔接的精细化的预报服务,为神九发射和返回窗口的确定,以及神九与天宫一号对接和在轨运行提供了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