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郑州经营酒店生意的张志刚注意到,在此次江南平台入口
发布的诸多扶持举措中,“减负”被放在了首位,“对于广大小微企业来说,减负就是最大的利好”。
原材料价格波动、劳动力成本上涨、外贸形势趋紧……受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影响,当前,小微企业被经营压力大、成本上升、融资困难、税费偏重等问题“围困”。如何落实中央政策,运用财政杠杆为小微企业“减负解围”?“简单说,可以归纳为四个字‘减、扶、增、引’。”6月4日,省财政厅有关负责人说,河南省财政部门在“转”字上狠下功夫,努力用领导方式转变促进理财方式转变,以理财方式转变加快服务发展方式转变、服务小微企业发展。
“减”。多项减税措施齐发力,取消多项不合理收费。“河南省提高了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延长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期限、免征和取消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省财政厅有关负责人介绍,对小微企业来说,此次减免税费的优惠力度更大、涉及范围更广。
“扶”。经营一家小型办公用品公司的袁女士很幸运地得到了一份政府采购合同,“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都是一些大公司中标。”目前,河南省政府采购采取了向小微企业倾斜的政策,不仅降低了小微企业参与政府采购的资质要求和进入门槛,并规定在政府采购项目中,小微企业的合同应占一定比例。从2012年开始,河南省还开展政府采购信用担保试点工作,拓展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活动的融资渠道。
“增”。2011年,省财政累计筹措3.08亿元,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并争取了多项扶持资金。其中,中小企业专项资金1.17亿元,支持河南省特色产业企业168户;中央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9693万元,支持河南省236户科技型小企业技术创新;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9410万元,支持河南省85户企业发展。2012年,省级财政又新增资金1亿元,主要采取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的方式,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引”。小微企业要想真正“解困”,实现健康发展,归根结底还要靠自身的“造血”功能。省财政运用引导机制,支持小微企业集聚发展、创新发展——对入驻产业集聚区租用标准化厂房的中小企业,在前两年对其厂房租赁费用给予补助;对经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给予奖励,对产学研合作的试验项目给予财政资金补助,对符合条件的技术改造项目还给予贷款贴息或补助,多管齐下引导小微企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