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完成了首次大气负离子自动观测系统试验考核的静态测试任务。此次静态测试的成功,不但对大气负离子自动观测仪器进行业务布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对于拓展气象服务领域和服务内容也将有重要的意义。
鉴于常规大气中负离子分布不均匀,极易受到外界影响,因此在本次负离子试验考核确定了静态为主、动态为辅的测试原则,将准确性、一致性,以及高湿环境测试均放在静态测试中进行,而动态测试主要考察设备的稳定性。基于此,由气象探测中心的有关专家组成的测试组,根据大气负离子自动观测系统试验考核方案和大纲的要求,对大气负离子自动测报系统的WIMD-C型仪器进行了包括一致性、准确性、高湿性能、软硬件、通信功能等在内的全面和严格测试。针对实际环境中负离子浓度低、受环境影响大等困难,测试组通过多次试验,利用水滴喷溅产生负离子的原理,人工增加并保持负离子浓度相对稳定,以及被测系统与负离子测量参考标准合理的摆放方法,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根据静态测试的结果,被试仪器通过了一致性、准确性、高湿性能的测试,并将转入现场动态考核阶段,开展仪器的稳定性试验,为大气负离子自动观测仪器进行业务布点奠定坚实的基础。
气象探测中心空基观测室主任李伟介绍,目前WIMD系列大气负离子自动测报系统已经在浙江、上海、北京、江苏、云南、湖北、广东等多个省份安装和运行,数量已达到100多套。为了规范大气负离子观测业务,中国气象局组织了功能需求书制定,以及试验考核方案编制,目的为统一设备,规范业务。
此外,气象部门已经初步建立起过负离子监测网,并开展了不同时空尺度、不同下垫面、不同天气过程、不同季节的负离子浓度分布特征研究。通过利用负离子浓度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气象部门还将开展城郊和旅游景区的大气中负离子浓度气象条件的预报,为市民出行和旅游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同时还可为环境部门开展城近郊区大气环境评价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此项工作将大大地拓展了气象服务领域和服务内容,可以开展环境气象与旅游气象服务。
据记者了解,大气中负离子浓度是空气质量好坏的标志之一。从气象成因分析,辐射、暴雨、雷电等天气现象有利于空气负离子的形成,而其存在或消失和大气的空气质量有较大关系,空气中负离子浓度多少与光照强度、空气湿度、温度、风速、雾等气象因子有关。国内外已经研制了一些不同观测原理的空气负离子观测,而气象部门主要使用的是大气负离子自动测报系统,采用的是 “电容式吸入”法的原理设计,该自动测报系统实现了从数据采集到传输的全部自动化、智能化,彻底取代了人工观测,可以实现全天候观测,特别是实现了高湿环境下的自动观测。此项技术为全球首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吴越 牛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