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日以来,我国北方地区气温迅速回升,来自气象部门的监测显示,5月2日14时后,华北大部、黄淮等地气温普遍升至了25℃以上,天津、石家庄等地气温超过了30℃,北京的气温也在15时突破30℃大关。当前北方气温迅速回升不仅对森林草原防火带来严峻考验,也对冬麦区农业生产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气象专家建议,要高度关注干热风等对冬麦区作物影响。
进入5月,我国冬小麦、油菜陆续灌浆成熟,春播作物进入旺盛生长阶段,是我国北方冬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期,要重点防御干旱、干热风以及病虫害等灾害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干热风,又称“火风”、“热风”、“干风”,是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农业灾害性天气。干热风一般出现在5月初至6月中旬的少雨、高温天气,此时正值华北、西北及黄淮地区小麦抽穗、扬花、灌浆时期,植物蒸腾急速增大,往往导致小麦灌浆不足甚至枯萎死亡。
气象专家表示,冬小麦发育期偏晚、土壤墒情偏差的地区易遭受干热风危害,对冬小麦灌浆不利。同时,冬小麦抽穗灌浆期也是多种病虫害发生高峰期,各地需重点防控蚜虫、吸浆虫和白粉病等。北方冬麦区要加强麦田后期管理,防止小麦倒伏;小麦开花灌浆阶段根据墒情和小麦长势,适时洒水喷灌,防御干热风天气的危害,促进小麦充分灌浆,提高籽粒重;同时,各地须加强小麦后期病虫害监测和防御。西北冬麦区由于降水较少,部分地区墒情偏差,仍需做好防旱抗旱工作。
中央气象台预计,未来三天,我国华北黄淮等地气温依旧较高。从3日开始,华北大部、黄淮中西部、江淮气温较高,最高温度一般有30~33℃。(苏玉君 韩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