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黑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宪魁率领省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深入到牡丹江宁安市,检查指导备春耕生产,实地考察镜泊湖景区开发建设情况,重点研究做大做强响水大米、宁安果菜产业和镜泊湖旅游业工作。他强调,要按照省委“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战略部署,坚持从实际出发,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有序释放发展活力和资源潜能,加快打造以响水大米、宁安果菜为标志的特色产业基地,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培植壮大财源税源。同时,要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搞好镜泊湖景区开发建设,做大旅游品牌,实现旅游产业提档升级,辐射带动全省旅游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享有“塞北小江南”盛誉的宁安位于牡丹江上游北岸,拥有响水大米、果菜和镜泊湖旅游三大品牌优势。调研中,王宪魁首先来到响水米业股份有限公司,考察响水米业工业园项目。该项目占地12.4万平方米,总投资3亿元,设计建设10万吨加工能力的2条大米生产线和5万吨仓储设施。在了解了企业生产功能区建设情况,参观了全自动化控制大米加工生产线后,王宪魁说,响水大米素有“中华第一米”之称,是牡丹江、黑龙江乃至全国的知名品牌,一定要保护好、发展好、利用好。大米生产企业要细算收购、加工和销售账,明确市场定位,瞄准高端,实施精品战略,拓展市场空间和覆盖率,实现优质优价。王宪魁驱车赶往东京城镇水稻催芽育秧基地和响水大米种植基地,走车间、到地头、进棚室,仔细查看春耕生产准备情况,向农民认真询问备耕备播需求和困难,与随行同志和当地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一起研究搞好农业生产、促进农民增收等问题。
他强调,事实证明,合作社已经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组织形式,无论是春播生产的抗旱能力,还是组织农民应对市场风险能力都很强。一定要把合作社作为一项方向性、全局性工作,进一步总结经验,加大扶持力度,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促进农业规模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在增产增收方面迈出更大步伐。同时,要大力倡导和推广科学化种植,利用好国家和省里土地整理的政策措施,搞好旱田、水田整理,“小池变大池”、“宽埂变窄埂”,增加土地面积,提高利用率,打造万亩粮田 ,实施大农机作业,促进玉米和水稻增产。依托渤海镇特色古镇和万年前火山喷发形成的玄武岩“石板地”,宁安计划施行村屯合并集中,打造全省特色化的响水小镇。王宪魁在详细了解了发展规划并进行实地考察后指出,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对于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公共服务上的均等,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具有重大意义。他要求当地党委政府要充分调研论证,科学制定规划,稳步推进实施,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调动市场、企业和农民的积极性,真正将响水小镇建设成全省特色小镇和农村社区化的典型。要通过小镇建设,腾出更多优质的“石板地”发展响水稻米生产,让农民既可通过旅游产业又能通过粮食产业实现多元增收,从而促进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在听取了牡丹江市委市政府的工作汇报后,王宪魁充分肯定了宁安响水大米和果菜产业发展构想。他要求,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依托镜泊湖景区、响水大米和宁安果菜等在全省乃至全国叫响的品牌,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要支持响水大米生产走科学种植、合作发展的道路。一是注重产品原料的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为形成大产业提供源源不断的高品质原材料。二是注重搞好精深加工,引进龙头企业,走高端化路线,延长产业链条,做大品牌,提高附加值。三是实施农业规范化、标准化和专业化,通过政府推动,市场引导和企业带动,进行大农机、大连片种植,靠单产扩大响水米规模,提高种植水平,实现优质良田的优质化生产。四是建立营销体系,顺畅流通环节,打捆生产、加工和销售,搞好农超对接,减少中间环节,让农民直接面对市场,获得更多利润。五是鼓励农民自愿加入合作社,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发展规模经营,实现持续增产增收。同时,要抢抓国家支持中心城市提高自给、调控和储备蔬菜能力的政策机遇,加快果菜发展,走以对俄出口为重点的国际化路子,进一步提高果菜产业的效益。
总面积1726平方公里的镜泊湖是我国最大、世界第二大火山熔岩堰塞湖,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去年被评为5A级旅游景区。王宪魁十分关注和牵挂镜泊湖景区的规划建设和科学开发,他专程来到景区,重点考察这里的环境保护、综合整治和发展规划等情况。王宪魁要求,要严格按照景区修编规划和保护条例,以发展旅游产业为主导,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保护,统一管理,在科学保护的前提下,积极为外来投资者创造发展条件,建设旅游综合体,不断提高风景区的管理水平,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示范和带动全省旅游业更好更快发展。
牡丹江市和相关县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等参加考察、调研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