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同行业不甚景气的情况下,山东省拍卖业实现逆势增长,但由于对司法委托和房地产业务的过度依赖,相关政策的变动,正让山东省拍卖业面临难关。“预计在今后3—5年内,山东拍卖企业将重新洗牌,经营结构调整势在必行。”省拍卖行业协会会长王延早说。
3月21日,记者从山东省拍卖行业协会了解到,去年山东省实现拍卖成交额865亿元,同比增长23%,位居全国第一。其中,年拍卖成交额1亿元以上的企业有125家,30亿元以上的有4家。与此同时,全国拍卖成交额出现明显下滑。
国内拍卖行业多年来形成了对政府、法院委托和房地产业务的高度依赖,业务结构单一的弊端,削弱了抵御风险的能力。山东省情况类似,去年司法委托和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拍卖额共计733.7亿元,占总成交额的86%,公物拍卖等传统项目等呈下降趋势。
去年8月,国土资源部出台文件,要求各省市(区)在坚持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的基础上,开展网上交易试点。在试点中,拍卖全部由国土资源部门自行承办。“国土资源部的试点今年8月结束,9月将在全国推行,如全部实行网上自行交易,山东省拍卖业将受到很大冲击。”王延早说。
同样,最高人民法院去年9月下发《关于人民法院委托评估拍卖工作的若干规定》之后,司法委托拍卖资源也趋于减少。
受此影响,省内部分政策资源型拍卖企业成交量开始出现萎缩。调整结构,是拍卖业实现良性可持续发展的出路。“调整过关的将越做越大,反之将面临萎缩或破产。”王延早说。他分析,山东省拍卖企业要向市场化、专业化方面发展。建立专业化拍卖市场,要注重错位经营,防止重复建设,一哄而上。打造、推广网络拍卖平台,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提高拍卖业运营效率、提升服务水平。目前山东省绝大多数拍卖企业已具备了网上拍卖的条件,部分拍卖企业已在网上组织实施了网络拍卖。同时,山东省将逐步推进拍卖企业集团化。
着手建设农产品拍卖集团的山东大富华拍卖公司,已向政府有关部门提交可行性研究报告。他们拟在80—100个县市设立分支机构,将2万余个基层合作社吸纳为会员单位,主营种子、蔬菜、土特产和农资产品等。
目前,山东已被列入商务部和中拍协农产品拍卖试点省。山东省拍卖行业协会参与制定的《农产品服务规范》被有关部门颁布实施,在国内省级拍卖行业协会尚属首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