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科技部社发司组织有关专家对“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人工影响天气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项目进行了验收。验收专家组认真听取了项目组织单位的汇报、审阅了有关资料,经过质疑和充分讨论,一致同意该项目通过验收。该项目实施五年来,取得了如下主要成果:
开展了环北京地区云降水结构及云降水形成发展过程研究,揭示了环北京地区典型云系结构、云降水形成发展的过程和空中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研制了混合云和暖云增雨催化作业技术及关键装备,项目按计划研制了暖云催化焰剂成核率检测、播撒装备,完成了暖云人工增雨焰剂催化剂的研制和暖云人工增雨数值模式;建立了混合云和暖云优化播撒方法;进行了外场观测试验和初步的播撒试验。该项技术填补了我国暖云人工增雨技术的空白,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研发了无人驾驶飞机人工增雨催化作业技术及装备。项目开发试验了两种机型,分别是载重量为50千克的LY-Z200型无人驾驶飞机和载重达到20千克的Ry-20无人驾驶飞机。有效载荷人工影响天气碘化银催化剂的能力从“十五”末期的1千克,提升到了20-50千克,提高了一个多数量级水平。
开展了北京人工消雾关键技术研究与装备研发。进行了消雾科学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建立了最佳消雾技术方案,证明了采用较大尺度的吸湿剂从云顶播撒方法有较好消低云效果,这种方法为今后进一步消暖雾试验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开发了集气象常规观测资料和云物理专项信息的多源、多类和多尺度信息的实时采集、处理、存储和管理的多功能数据支持服务系统。形成了对各类、多尺度云降水观测资料实时、自动采集及适用的处理技术方法。
项目采用“边研究、边示范、边应用”方式,注重研究与业务作业的结合,研发了人工增雨综合技术系统,开展了大量的外场试验和项目相关技术在河北、山西、北京、天津、山东、内蒙等省市的应用和集成,显著提高了人工增雨作业的科技水平和作业效益,具有普遍的推广意义。项目的部分成果为2008年奥运会、2009年国庆60周年庆祝活动、2009年第十一届山东全运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等重大活动提供了很好的科技支撑与保障服务。
项目研发计算机软件等3项,申请专利15项,发表科技论文191篇,研制行业标准3项,培养博士34人,硕士 74 人。对培养和提高我国人工影响天气队伍的技术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