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勇争先 增比进位促跨越
——贵州省二○一一年创先争优活动综述
“从破土动工到整车下线,只用了18个月的时间,这是创先争优活动给力帆创造的‘毕节速度’。在民营企业,党建工作不仅要做,而且大有可为。”贵州力帆时骏振兴集团副董事长、集团党委书记李豫滇感慨道。
创先争优效果好不好,关键要看发展快不快、发展好不好。预计2011年生产总值5600亿元,首次年增加10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5100亿元,净增1914亿元;财政总收入1300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从省十一届人大六次会议公布的数据,贵州干部群众欣喜地看到了这份沉甸甸的收获。
“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犹如激越的进行曲,响彻黔中大地。贵州把“三个建设年”和“四帮四促”活动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主要抓手,各级党组织、广大共产党员不怕困难、敢于担当、开拓进取、创先争优,他们用实际行动为创造更好更快的“贵州速度”奉献着、战斗着。
建功立业、增比进位,在推动科学发展中创先争优
第一次大规模到中央企业和香港招商!
第一次召开全省工业大会和民营经济发展大会!
第一次举办国际酒类博览会和贵阳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
第一次承办国家级大型运动会!
……
贵州,能够做以前从未做过的大事,而且做得很好。在诸多第一次中,广大党员干部把创先争优、赶超进位的激情转化为狠抓落实的实际行动,啃下一个个“硬骨头”。
2011年两次召开的项目建设现场观摩会,令人震撼,给人启迪。各地你追我赶、增比进位、奋勇争先的激情和信心更加高涨。焕然一新的贵州,树立起不甘落后、奋力攀高、开放自信的崭新形象和坚定意志。创先争优活动成为广大党员建功立业的发动机、助推器。
联央企、通港澳、学经验,大规模、高密度走出去,找项目、交朋友、聚人气、强动力。通过建立完善招商引资考核办法,对工作后进的市州派出帮促工作组进行重点帮促等措施,着力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敢与强的比、敢向高的攀、敢同勇的争、敢跟快的赛,使发展压力层层传递,发展动力级级递增。
从国际酒类博览会到第九届少数民族运动会,再到全国工商联十届五次执委会议……每一次大型活动都有广大共产党员的身影。各基层党组织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在本职岗位和急难险重任务中挑重担,做表率,发扬“五加二”、“白加黑”精神,坚持“吃苦在前、奉献在前、模范在前”,主动在各自的岗位上加班加点,充分发扬“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永不退缩”的贵州精神,埋头苦干、大干特干。
贵阳市委大力开展“服务基层先锋行”活动,深化“万名领导干部大帮促”,组织30万名党团员立足本职,奉献“双岗位”,在服务基层中创先争优,获得奋力争取多年的“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称号,充分展示贵阳的良好形象,极大地提升了群众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毕节市委健全完善以“双考双评双挂钩”动态跟踪考核管理机制为核心的发展型机制,加大动态考核“十大民生”工程、森林防火、重大建设项目、“一事一议”等的督查督办力度。2011年,毕节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到443亿元,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40.8%。规划建设12个产业园区,提高了产业横向配套能力和要素聚集能力。
安顺推行“一个重大项目、一个服务班子、一套工作机制”的重大项目责任落实机制,市四大班子成员带头实施重大项目挂牌督办制度,联系督办56个重点项目。市级安排5000万元项目前期工作经费,推动项目顺利落地。黔西南州州委把开展大帮促作为实现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重要途径,切实为企业、园区、项目、贫困乡村及困难群众提供有力帮助,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2700多个,帮扶困难群众42.6万人次。
开磷集团公司党委充分依托自身资源优势、人才优势和管理优势,在大力发展磷化工产业的同时,进一步向煤化工、氯碱化工、氟化工领域延伸,并带动贸易物流、建设建材、物业服务等产业的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拓宽产业幅,企业实力显著增强。2011年,公司共实现销售收入123亿元,同比增长48%;实现利润10.33亿元,同比增长122%。
水矿集团公司党委坚持以“五统筹五和谐”为统领,突出抓好安全生产、项目建设等工作,保持了企业加速发展势头。2011年,公司共生产原煤120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04亿元,实现利润6亿元。
……
各级党组织坚持把推进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作为创先争优的主战场,广大党员干部在推进重大工程、重点项目、招商引资、城乡建设等具体工作实践中创先争优、增比进位,全省呈现出赶超进位的良好态势。组建贵州省水利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贵州产业投资公司、贵阳农村商业银行和一批村镇银行,把扩大产业投资作为投资工作的重点,完成工业投资1820亿元,增长69.5%。出台支持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启动实施民营经济“三年倍增计划”,民营经济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6.9%,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
创新管理、改善民生,在促进社会和谐中创先争优
“心里装着大众,遇事想着群众;放低姿态,平等交流;说群众说的话,讲百姓讲的事;学会道歉认错,敢于让步妥协;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有理说理,以理服人;言而有信,兑现承诺;贴近群众,问计基层;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省委书记栗战书明确提出抓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群众工作九法”。
“群众心里有杆秤,谁轻谁重心自明。”从朝雾蒙蒙的黔东南腹地到步伐铿锵的毕节试验区,从平均海拔2000多米的威宁到侗乡黎平,4077名处长带着案头上的工作、带着桌面上的工作、带着办公室的工作,怀着坚定的信念,进乡村入农户、奔田间赴地头,查实情、理思路、解难题。101个省直厅局(含部分中央在黔单位)挂帮联系全省88个县,一定三年不变。去年8月以来,已先后有9634名省直单位干部下到基层中去。
清镇市青龙街道办事处党工委在项目建设主阵地上,创出“征地工作八法”(组织保障法、逐级动员法、政策引导法、堡垒攻坚法、整合资源法、民生保障法、刚柔相济法、一抓到底法),助推项目建设,如期完成41个重点项目、4000余亩征地工作的重任。
岑巩县委开展以访社会贤能、谋发展良策,访贫困群众、解百姓冷暖,访致富能手、询发展经验,访上访群众、促和谐稳定为内容的“四访”活动,通过面对面沟通交流,找准突出问题,明确发展思路,切实为基层和群众排忧解难,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铜仁市委开展以“话惠民,颂党恩,聚力量,促发展”为主题的“惠民政策宣讲进村”、“文艺电影服务进村”、“科学技术服务进村”、“法律法规服务进村”、“计生卫生服务进村”、“先进典型创建进村”“六进村”活动,目的是在寓教于乐中开展对农民的教育,在下乡进村服务中转变干部作用,在热忱服务中帮助群众发展生产,在法律法规服务中化解矛盾纠纷。
水城县委推行党员干部与群众交友制度,将农村德高望重的老干部、老专家、老军人、老教师、老模范、老族长、村老、寨老等“八老”作为交友的主要对象,定期拜访,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建议,以晚辈的身份与他们结交知心朋友,充分发挥他们在群众中德高望重的优势,让他们帮助做好大多数群众的工作。目前,全县共有14300名党员干部与49250名“八老”结成了知心朋友,收集到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所虑等各方面的社情民意34000余条次。
像抓经济一样抓民生,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十大民生工程”,把增加收入作为最核心的民生、把扶贫脱贫作为最突出的民生,把农村危房改造作为最急迫的民生,把教育作为最长远的民生,把社保作为最普遍的民生,把就业作为最根本的民生。目前,“十大民生工程”完成投资650亿元,完成易地扶贫搬迁3.1万人,减少农村贫困人口60万人。
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以来,全省机关党员干部下基层85.05万人次、走访基层群众290.91万人次,解决困难13.23万件,帮助办理实事12.71万件。
转变作风,便民利民,在服务人民群众中创先争优
“原以为干部作服务事项承诺是走走形式、搞搞过场,现在,大家都亮出了搞好优质服务的决心和态度,作为外地企业投资商,我们在大方发展的信心更加坚定、底气更加充足!”贵州天健凤山煤业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卢小波说。
大方县委深入实施“服务先锋”工程,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全面开展“十个一”服务承诺(即:首问服务一次告知、咨询服务一定讲透;审批服务一站办理、代理服务一窗办结;重点服务一抓到底、维权服务一律督办;廉洁服务一颗公心、限时服务一流效率;温馨服务一声问候、文明服务一张笑脸),在服务群众中转变作风,为群众提供便捷、优质、高效服务。
宁可自己麻烦百次,也不让群众多跑一趟路……省交通运输厅把窗口作为便民亲商、服务群众、服务基层的联系渠道和纽带,搭建联系群众、沟通群众、服务群众的载体,让办事群众在窗口享受到“超市”般的便捷和家庭般的温暖。
从身边事、具体事做起,把创先争优作为服务群众、改善民生的经常性机制,“让群众受益、让群众满意”的感人故事,在黔中大地处处上演——
在松桃,进驻县行政服务中心的单位都将审批权完全授予中心窗口,从受理、审核、审批、收费到打证、发证等环节全部在中心窗口完成,实现了审批“一站式”、服务“一条龙”。
在普定,建立“标准化服务、精细化服务、人性化服务、特色化服务”的评价监督体系,全县窗口工作者严格执行受理咨询一样热情、生人熟人一样和气、干部群众一样尊重、忙时闲时一样耐心、来早来晚一样接待等五个“一样”制度,办事群众宾至如归,深受好评。
在贵阳,南明区委在社区开通“365”服务热线,设专人值守热线电话,利用“惠民通”手机短信平台,开设“心连心”党建微博,建立“面对面”群众工作室,畅通社情民意收集和反馈渠道。
在思南,推行预约式服务,林业局、卫生、质监等窗口针对部分客商因特殊情况,不能在上班时间赶到中心大厅服务窗口,而又急需办理相关事项的具体实际,积极利用周末或下班后与客商预约的时间,就地办理行政审批及公众服务事项。
夯实基础、激发活力,在加强基层组织中创先争优
“村级集体经济上来了,村民富裕了,村容村貌整洁了,石门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新农村建设典范……”安顺市西秀区双堡镇石门村村民欣喜地说:“这是开展和谐‘五新’村创建带来的新变化!”
西秀区委把创建“五新”村(即农业经济有新发展、农民生活有新改善、农民素质有新提高、农村面貌有新变化、农村文明有新进步)作为农村基层创先争优活动载体,设计50个考核指标、138个考核分指标,让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争创有目标”、“干事有舞台”。
在全省推行省、市、县、乡、村五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组建相对稳定的省级基层党建督导员队伍开展督导,促使各级党组织负责人在抓党建工作中创先争优、增比进位。各级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每年承诺为基层党组织办理“十件”实事,列入党建常规工作进行督查,对未完成的责令进行整改,引导各级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在为基层办理实事中追比进位、积极作为。
清镇市基层党组织带头做诚信先锋,带头带领群众做诚信农民,以诚信获得政策扶持、获得金融支持、获得企业带动,加快农村群众的增收致富步伐。“党建规范星、管理民主星、经济发展星、社会进步星、平安稳定星、团结和谐星、安全生产星、表彰奖励星”,赫章县委在村级班子和村干部中实施星级化动态管理。正安县委设置“党群连心户”,充分利用党员家中院坝、客厅等阵地资源,开展学习交流,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六盘水市各级非公党组织采取“盘点销号”的方法,通过单独组建、联合组建、挂靠组建、下派党员组建等方式,灵活设置党组织。目前,全省新建党组织企业5131家,新建党组织企业数占企业数94.3%。
黔东南州州委深化“一户一技能”活动,全州70%以上的农村党员掌握1门以上创业技能,村“两委”班子成员中“创业发展型”党员占80%以上。仁怀市委实施“党员创业带富工程”,在1510名能人党员的带领下,7000余名农村党员积极参与,全市30余万农民群众受益。
淬炼党性、树立典型,在榜样示范引导中创先争优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书带好头,群众乐心头……”这是黄平县旧州镇寨碧村村民耳口相传的乡间小曲。
“是雄鹰,就要搏击风雨翱翔广阔蓝天;是大雁,就要排头领队飞越万水千山。”这是水城县蟠龙乡沙坡村党支部书记李如勇上任伊始写下的誓言。
省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着力建立村党组织书记激励机制,重点在发展农村经济、带头创业致富、提高农民收入、增加集体积累、执行计生政策、维护社会稳定、加强班子建设、发挥党员作用、实行民主管理、建设精神文明10个方面,从17000多名村党组织书记中评出6名“十佳村党组织书记”。
在全省高校开展以“争创教学先进岗、科研先进岗、管理先进岗、服务先进岗、学习先进岗,办人民满意大学”的“五先进一满意”活动,使高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参与有渠道、争创有平台。
贵州电网公司党组打破以往评先选优中先进典型必须“完美无缺”的传统思维和限制名额的做法,重在示范挖亮点、分类选树典型,分岗位尖兵、急难先锋、敬业典范、道德模范四大类别来推荐“身边的榜样”。
望谟县特大洪灾发生后,各级党组织紧急行动,领导干部靠前指挥,广大党员挺身而出。党员突击队、党员联络保障队、党员群众帮扶队奋战在抗洪抢险救灾第一线,打易乡派出所党员民警向翔、何会洋、刘克庄为唤醒群众而被洪水吞噬……
……
“一谢共产党,翻身把你想,以前我们做牛马,现在人人把家当;二谢共产党,吃饭把你想,以前忍饥又挨饿,现在温饱奔小康……”2011年春节,湄潭县兴隆镇龙凤村田家沟村民组自编自演的花灯戏《十谢共产党》,每一谢,都唱出群众的心声。
2011年,贵州省连续遭凝冻、洪涝、干旱等严重自然灾害,在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广大党员干部奋战在第一线、冲锋在最前面、战斗在危险处,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典型人物,王媛媛、钟世鑫、彭文忠、杨正祥、郭仕伟……一批优秀共产党员的代表,把生命奉献给了党、奉献给了他们深爱的人民,成为时代的楷模和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