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广西旅游收入首次超过千亿元,预计达1190亿元,同比增长25%;
截至2011年底,广西国家A级旅游景区总数已达161家,其中4A级以上旅游景区75家,比上年增加2家;
为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步伐,推动景区质量建设,广西旅游发展资金从2009年的3000万元提高到2011年的8000万元;
据广西旅游部门数据显示,2011年广西接待游客超1.6亿人次;
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到,广西旅游正迈开大步,进一步朝着旅游强省(区)目标推进。
广西旅游越来越热闹
“十一五”期间,广西开始启动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中越国际旅游合作区、北海涠洲岛旅游区和桂台(贺州)客家文化旅游合作示范区建设,并以此为载体和工作重点,加快推进旅游强省(区)建设。
几年来,广西倾力推进特色旅游产品建设,重点打造了桂林旅游龙头,桂林、南宁两大旅游集散中心,大桂林、北部湾、红水河流域3大国际旅游目的地,桂林山水、长寿养生、北部湾滨海休闲、刘三姐民族民俗文化4大旅游品牌,桂林山水文化体验游、中越边关探秘游、北部湾休闲度假跨国游、广西少数民族风情游、世界长寿之乡休闲养生游、桂东祈福感恩游6大精品旅游线路产品体系。这些旅游产品主题特色鲜明、规模大、档次高,市场竞争力强,推动广西旅游由单一观光型逐步向多元化综合型转变。
近年来,广西旅游部门围绕“天下风景,美在广西”这一主题,倾力宣传广西旅游整体形象和特色旅游产品,扶持了南宁东南亚国际旅游美食节、巴马长寿国际旅游美食节、宾阳炮龙节和桂林国际旅游博览会等100个重点旅游节庆和会展品牌。通过精心打造和培育,这100个节庆和会展品牌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现在的广西是月月都有旅游节庆,季季都有重大旅游活动。
旅游环境日益优化
过去的几年,广西旅游业面向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港澳台和周边市场,利用各种展会组织旅游推介活动,获得了较好的市场反响。同时,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区域旅游合作,深化与大湄公河次区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越“两廊一圈”等为标志的国际旅游合作,以及泛珠三角经济区、北部湾区域旅游合作的进一步加强。
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近年来,广西与泛北各国之间的游客往来量逐年大幅增长,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菲律宾接待中国游客的年增长率都在15%以上,越南和马来西亚已成为广西排名第一、二位的国际旅游客源国,泛北部湾各国到广西旅游的人数已超过广西接待全部外国旅游人数的40%。
此外,广西与广东、浙江、贵州、海南、湖南、四川、云南等省无障碍旅游区的建设取得进展,这些地区已经成为广西重要的客源市场。
为了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广西通过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行业中开展“让游客满意在广西”旅游诚信活动,成立了统一的旅游购物企业联盟,维护了消费者合法权益,旅游服务质量不断提升,旅游投诉明显下降,游客满意度不断提高,广西的旅游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深挖特色资源
“数量多、种类全、分布广是广西旅游资源的优势,由于旅游资源开发较早,广西现已拥有桂林漓江、桂平西山、宁明花山和北海银滩等一大批旅游精品,但鲜有达到世界级水平的、有较强吸引力、独一无二的旅游产品。”一业内人士认为,如何提高品位、丰富内涵、突出特色、优化完善旅游产品的结构和空间布局,提升广西特色旅游产品的竞争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行业人士认为,要增强特色旅游资源的生命力,则要变区内区域竞争为区域合作,挖掘各地的个性和地方特色,将资源进行重新组合。在北部湾经济区和西江经济带的发展背景下,各地应依据全局规划抱团发展,有差异地打造当地的特色精品景区(点),让各地拥有1至2颗耀眼的“明珠”,合理安排旅游资源开发的空间秩序,将这些“明珠”逐个串连,使其形成璀璨经典的景观“项链”,实现“点—轴”式发展。
“十二五”时期,广西的旅游业将进入更快更好的发展时期,但如果仅在原有资源产品上做文章肯定是不够的,在发展老产品的基础上,还要努力寻找各地旅游资源开发的处女地,同时做好新老产品的衔接和互补,有机组合新老产品,使之优势互补,才能让旅游业真正成为广西的战略性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