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地方政务
 
黄奇帆:一手抓教育高地建设一手抓教育均衡发展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iruorou.com   2012年01月19日 09时26分   来源:重庆日报

    1月18日,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在全市教育工作会上指出,重庆建设经济高地、国家中心城市,需要教育高地的支撑;重庆建设城乡统筹的直辖市,促进缩差共富,需要教育的均衡发展。因此,我们要一手抓教育高地建设,一手抓教育均衡发展。

    市领导陈雅棠、吴刚、谢小军参加会议。

    去年教育工作八件事可圈可点

    黄奇帆说,总结去年的教育工作,有八件事可圈可点:一是启动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确立了主城和区县城以民办为主、乡镇以公办为主的办园方针,新改扩建乡镇中心幼儿园和城镇社区幼儿园236所,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3%。二是15个区县实现了义务教育标准化验收,这非常不容易。目前全市中小学标准化覆盖率达到70%,建立了城乡统一的师资配备标准,基本形成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教育资金、项目等资源配置重点向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倾斜。三是高校发展有了新的提升。新增了6所高校,总数达到67所,在校生规模达到78万。四是民办教育快速发展。在校生规模已达到67.6万人,新建了5所民办高校,总数达22所,占全市高校总数3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并且在合川形成了一个以民办高校为主的大学城;在永川形成了一个以中专职业学校为集群的职教城。五是为社会输送各类人才超过40万人。其中240多所职业学校和信息产业对接,输送技能人才4万多,意味着我们20多万职业学校毕业生有1/5进了信息行业。六是教育投融资体系发挥积极作用。我们成立的教育担保公司,去年提供担保新增10亿元,累计达到30多亿元。其中,我们利用财政资金撬动民办高校吸纳社会资金15亿元,切实帮助各类学校尤其是民办学校解决了融资难题。七是师资队伍有了进一步发展。去年新招聘农村特岗教师1200多名,认定首批市级骨干教师630人,实施“国培计划”,培训教师2万名。此外,在率先兑现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的基础上,去年高校绩效工资改革全面推进,走在西部前列。八是教育惠民措施更加有力。到去年累计建成寄宿制学校2080个,妥善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读书问题;27万多转户进城的农民工子女实现平等就学,享受城市市民待遇;校园安全警务体制和安保体系进一步完善,确保500多万幼儿和中小学生的安全;还在全国率先实施“蛋奶工程”和“爱心午餐”计划,覆盖到所有区县,惠及学生超过300万人。

    教育要着力抓好两件事:一是适应经济高地、中心城市的建设,努力打造教育高地、人才高地;二是适应城乡统筹发展和缩差共富的需要,大力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推动城乡教育协调发展

    黄奇帆说,重庆正在加快建设西部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教育是为经济发展服务的,重庆要打造经济高地、城市高地,必须有教育高地来支撑。同时,重庆肩负着城乡统筹发展的重任,当前正在努力推进缩差共富、建设民主法治社会,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共同富裕是民主法治社会的经济基础,民主法治是共同富裕社会的上层建筑。共同富裕和民主法治,都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民主法治的要义是公平正义。从根本上讲,公平正义就是要追求机会均等。机会均等体现了对人的公平正义和社会的公平正义,让人看到改变现状的希望,产生向上的动力。从人的自我发展来看,不同的个体出生在不同家庭、不同地区,情况千差万别,作为政府,不可能包办一切,完全一致化,但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政府,至少在你管理的这个社会中,在人的自我发展三个关键环节上,做到大体公平。一是教育,人人都能够读书,不输在教育的起跑线上。二是到了工作阶段,人人有平等的就业机会,有很好的创业制度。三是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要有公平制度。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做到教育公平、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在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和促进共同富裕过程中,显得非常重要,任何人都有学习的权利,不能因为教育的不均衡、不公平,让人输在起跑线上。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教育要着力抓好两件事:一是适应经济高地、中心城市的建设,努力打造教育高地、人才高地;二是适应城乡统筹发展和缩差共富的需要,大力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推动城乡教育协调发展。

    教育高地是经济高地的重要支撑,打造教育高地必须要与打造经济高地相结合,要对接全市三大工业板块和五大服务产业,为经济发展服好务

    黄奇帆说,教育要服务经济发展,打造教育高地必须要与打造经济高地相结合,必须与产业对接,与发展需求对接。重庆现在工业产值一万几千亿,到2015年会达到3万亿,包括三个板块:1万亿的电子信息产业,1万亿的汽车摩托车和装备工业,还有1万亿的传统工业,这些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此外,我们还在大力发展服务业,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以笔记本电脑为中心的世界级加工贸易生产性服务业,会产生上万亿产值。二是以云计算为中心的国家级信息产业外包服务业。三是以两个保税区加两江新区为中心,形成一个重庆主城大都市的自由贸易区。四是以“渝新欧”欧亚大陆桥和重庆江北机场为中心的内陆口岸高地。五是以加工贸易离岸金融为中心形成的集离岸金融结算、交易所金融结算、电子商务金融结算、各种跨地区集团总部的金融结算为一体的金融中心。这五个方面的服务业,同样需要大量人才。为更好适应和服务我们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的教育必须主动对接产业,使人才培养适应产业发展的需求。各类高校应围绕这些产业调整学科专业结构,设置相应的课程,编写这方面的教材,培养和引进专业对口的老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只有这样,才能源源不断地培养和输送符合产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

    从提高教育普及水平、优化布局城乡学校、落实教育优惠政策等方面,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黄奇帆说,促进教育均衡发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是提高教育普及的水平,普及是均衡发展的前提,实现了普及,然后才谈得上发展水平、人才培养的质量。我们2006年实现了普九,高中也实现了较高水平的普及,去年高中升学率达到92%,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也达到32%,居西部第一。以后还要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逐步实现普及大学。

    二是从六个方面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使高等教育既有共性的发展,也能突出自身特色。第一,抓好基础设施建设,过去十年,我们花了300多亿,改造了几十个学校的硬件条件,无论是占地规模、教学设施还是建筑面积,都达到教育部的最高标准。第二,加大资金投入,我市本科院校生均财政拨款标准达到1万元;高职院校生均财政拨款标准达到4000元,到2013年将提高到6000元;民办学校的生均经费也要按公办学校的标准补到位;另外,各种对教育的慈善捐款以捐款人的名字命名为教育基金,作为公益,然后政府的资金随之跟进,这个政策会起杠杆作用。第三,要有一个高水平的校长,这对一个高校十分重要。这个校长应是个教育家、半个政治家,也是个社会学家、道德楷模,当然也要有一定的管理水平。第四,要努力提高学科和产学研水平。第五,形成学生和教师的良性互动。教育以人为本,说到底是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形成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良性互动、良性循环,就会促进学校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第六,要努力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通过上述几方面的努力,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既有科学知识,又有文化素养,还有情商。

    三是要从体制机制的角度,认真思考政府办学指导思想、学校的教育管理体制和师资力量等方面问题,从源头上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四是优化布局城乡学校。要随着城市化进程调整学校布局。首先是主城区从一环扩张到二环,二环内21个人口聚居区建设全面展开,400多平方公里范围内要集聚500万人,将在今后十年发展到位,我们根据公租房的配置、商务集聚区的配置、商品房集聚区的配置来规划布局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其次是区县城,它们也在扩张,学校的布局也要随着城镇规划建设合理布局。第三是农村,要根据农村人口的变化,合理调整农村学校布局,一方面可以整合教育资源,撤并一些中小学;另一方面一些偏远的农村学校,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不一定都取消和撤并,方便孩子就近入学。现在大家热议的校车安全问题,就涉及学校合理布局的问题。抓好校车安全,说到底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保护好学生的安全。要做到这一点,不应是一根筋要将校车搞到好多万辆,好像这样才是做好事,其实将校车使用降到最低才是最大的安全。这就需要我们做好学校的规划布局,尽可能让城镇的孩子能够就近入学,在居民集聚区或者大型社区科学布局中小学校,让孩子们能够在半小时之内步行上学。主城、区县城、乡镇、农村都要在这方面动脑筋、下功夫。如果孩子上学步行超过半小时,则尽可能采取寄宿制,重庆目前有2000多所寄宿制学校,能容纳150万学生,今后还要增加500所寄宿制学校,来解决学生远距离上学的问题。一些偏远的、学生在300人以下的中小学,也不要一概取缔,通过加强师资力量、开展网络远程教育等措施,给这些学校留下发展空间。当然不可否认,全市还是会有几十万学生需要坐校车上下学,涉及的校车会有几千辆,对这些校车的安全运行,我们不仅要用制度来管车、管人,而且对校车本身安全也要有成体系的设计,使其与交巡警平台、校警管理相结合,确保安全。总之,抓好校车安全要通过系统措施来解决,要实事求是地解决,最终使得重庆90%的学生和校车脱钩,这样才是抓好校车安全的最高境界。

    五是将各种教育惠民政策措施落实到位。首先是要加快推进500个新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其次是培养照顾好农村留守儿童;第三是解决好转户进城的农民工子女的入学问题,就近安排入学,同等对待,不得歧视,看看有没有疏漏的地方;第四是要实施好“爱心午餐”和“蛋奶工程”,进一步扩大覆盖面,重点对那些偏远地区300人以下的学校覆盖到位。第五是落实好家庭贫困学生资助政策,今年重点资助学前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儿童5万名、普通高中学生18万名、中职学生32万名、高校学生12万名,对60万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学生发放生活补助,确保学生不因家庭贫困而失学。

    黄奇帆最后强调,要进一步完善校园安全警务体制,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完善安全隐患排查、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学生意外伤害等工作机制,切实维护好学校的安全稳定。(记者 商宇)

 
 
 相关链接
· 黄奇帆:改进国企治理和管理 更好地长肌肉长血脉
· 黄奇帆:五大战略举措成为推动重庆发展持续动力
· 黄奇帆指出:两江新区要当改革开放创新的先锋
· 黄奇帆指出:要在生产力改善和制度保障上下功夫
· 黄奇帆发表2012年元旦献词 祝重庆市民幸福安康
· 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目标已完成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