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作为我国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首批项目之一的“京津冀城市群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获得专家组验收。该项目经过三年多的研究开发,建立了京津冀地区强对流天气系统发生发展的天气背景概念模型,以及该地区强对流天气的中尺度和边界层触发机制和概念模型;建立了2-12小时强对流潜势预报的判别指标,改进了2-12小时强对流客观潜势预报效果;最终形成了机理理论2项、技术方法9项、系统和平台6套,由本项目资助在正式期刊发表的论文30余篇。项目主要研究成果已经陆续在京津冀地区的汛期业务预报中得到实时应用,对该地区强天气预报预警业务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同时在我国其他地区应用也具有良好的前景。
在历时3年多的时间里,京津冀地区30多名科研和业务人员参与了项目的联合研发。项目带动了京津冀地区在强对流天气概念模型和触发机制分析、热动力结构反演技术、强天气分析预警技术、强天气0-2小时自动临近预报技术、强天气2-12小时潜势预报技术等方面研发和应用人才团队的培养。项目组的主要研究人员参加了相关技术的中长期国际培训,同时项目组对京津冀地区的气象预报人员进行了相关系统和产品的应用培训。项目培养了7名研究员和正研高工、10名副研究员和高级工程师、7名工程师,以及10余名硕士研究生。
该项目由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主持,国家气象中心、天津市气象局、河北省气象局和北京市气象台等单位参加,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北京大学、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北京市气象局、安徽省气象台等单位的专家组成验收组,中国工程院院士许健民担任验收专家组组长,中国气象局许小峰副局长作为验收专家组成员出席了验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