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有所医”,是普通百姓的期盼,也是辽宁医改的出发点、着力点、落脚点。
辽宁省委、省政府对广大人民群众健康的关注从来就没有放松过,医改作为民生工程的重点被写进辽宁省政府工作报告。医改3年,全省财政累计投入334亿元,逐步建立起“人人病有所医”的新机制,全面破解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钢城百姓首尝便捷就医
作为医改的“重头戏”——辽宁省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第一步首先在钢城鞍山迈出。
挂号、划价、付款,然后看病,这种“先交钱,后看病”的模式,一直以来是医院的“老规矩”。可时下在鞍山市,病人就医却可以先看病,后结算,患者就诊时间平均减少20分钟左右。
家住铁西区的吴大叔在曙光医院就亲身体验到了这样的便捷。他先在门诊大厅办一张“就诊卡”,然后抽血化验、科室问诊,不仅不用挂号,也免除了楼上楼下跑的辛苦。
鞍山市公立医院改革启动后,经过大刀阔斧地兼并重组,鞍山市形成了市、区、社区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各层级医院间逐渐实现双向转诊。眼下,鞍山市基层医疗机构、市直属公立医院和鞍钢公司所属的医疗机构相继实施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本药物一律“零差率”销售。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仅去年一年就减少群众用药支出6100多万元。作为全省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鞍山市3年将投入30亿元,其中近三成资金政策补贴给了公立医院。
普通百姓成为最大的受益者。现在在鞍山,不仅百姓看病便捷了,过去各家医院“老死不相往来”的局面也打破了。患者无论是鞍钢的,还是地方的,都可以跨区域在任何一家医院“一卡通”自主择医。
今年,全省公立医院纷纷推出优质服务新举措,譬如电话网络预约挂号、同级医院检查结果互认、持卡就医实时结算、先诊疗后付费等,方便了患者就医。到年末,全省累计投入资金17.6亿元,改扩建684个乡镇卫生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城市居民步行15分钟就能看上病。
全省药品降价一半以上
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不仅要解决看病难,还要解决“看病贵”的问题。
现在,鞍山市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据匡算,药品价格下降了20%左右,每月减少群众用药支出140余万元。
鞍山如此,那么其他地区又怎样呢?在新民市大民屯中心卫生院,往日萧条冷落、患者寥寥的场面没有了,急诊室、输液室里都是来看病的村民。不是记者亲眼所见,真不敢相信,农民确实把这里当成了自家的医院。
在新民市,百姓看病费用平均下降了22%,门诊量上升了12%。李淑艳说:“过去看个小病也得上省、市大医院,不但麻烦,花费也大,看不起啊。现在镇卫生院就能解决问题,药价也不贵。”
据测算,全省实行药品“零差率”后,药品平均降幅在15%,甚至更高。今年1月,我省在抚顺、丹东、阜新、朝阳、葫芦岛市启动第三批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实现了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
截至12月初,全省基层医院全部实行药品“零差率”,今年公布的中标药品与国家和省制定的零售指导价相比,总体降价幅度达55.69%,其中国家基本药物降幅达59.7%,省增补药品降幅达48.79%。大医院“搬”到县城里
义县农民郭素荣突发急症,症状重病情急,需马上做头部磁共振。义县人民医院马上启动“网络联盟平台”预约挂号,很快,远在锦州的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就安排了磁共振检查,并迅速通过网络平台直接将结果传回,专家还开出了手术方案。患者家属感动地说:“这‘绿色通道’好灵验、好快捷,比病人直接到大医院看病来得还方便。 ”
“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门可罗雀”,现在却不同了。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与辽西多家县医院进行了技术协作,并尝试将北票市人民医院作为其一个院区进行管理。眼下,北票市人民医院的患者比过去增加了好几成。
像这样的资源整合,辽宁还要做下去。
目前,全省已有120家基层医疗机构与省、市三级甲等医院进行了医疗资源纵向整合。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了远程会诊、远程教育,远程会诊中心已经覆盖了全省31家县中心医院,截至9月底,各远程会诊中心已经开展了2000余例次的会诊。
“以城市大医院为依托,扶持县及县以下医疗机构,将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转移,力争一个县医院有一个实力强大的三甲医院与之对口衔接。 ”辽宁省卫生厅厅长姜潮说。据介绍,辽宁省将加强县医院建设,努力实现省级、市级医院联动,支援全省全部40个县医院、3个中医院、309个乡镇卫生院。(朱 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