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平台入口
统一部署打击侵权假冒行动以来,吉林省各级工商部门加强行政执法,落实监管责任,强化社会监督,密切部门协作,形成了打击侵权假冒的高压态势。
省工商局通过建立和落实5项制度(商标授权经营、市场巡查、商标行政指导、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快速反应),构建执法和监管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12315综合执法平台和网上投诉举报平台作用,强化社会监督,发现市场上出现侵犯商标专用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及时受理、分析,上报,采取强有力的应急措施果断处置。举办“驰名商标真假识别培训班”,组织7家中外驰名商标企业选派代表,进行生动直观的讲解介绍。培训在全省9个市(州)巡回举办,共培训执法人员近3000人。
全省工商系统落实监管责任,明确了整治的重点内容、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产品,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集中专项整治。他们以大宗出口商品、汽车配件、手机等产品为重点,突出治理群众反映强烈的食品、药品、工业品、涉农产品等领域的侵权假冒行为;在城乡结合部、旅游景区、车站等区域,加大对商场、超市、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小商品市场等场所的巡查执法密度,确保检查执法全域覆盖、不留死角;对于已发现或查获的侵权假冒商品,一查到底,找准问题源头,制定有效措施,阻断侵权假冒商品生产、流通、销售渠道。
今年5月,省工商局商标局根据举报,与公安部门共同查办长春市东北电器城2楼新飞抽油烟机专卖店侵犯“新飞”注册商标案件,查扣侵权商品1300多件,案值达200多万元。由于涉案金额巨大,移交给公安机关进一步处理。
在整个专项行动中,全省工商系统共检查经营主体27.28万余户,检查各类市场1.42万个(次),整治重点区域2671处,捣毁制假窝点10个,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593件,案值643.758万元,罚没款251万元,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09.78万元。查处侵犯驰名商标权益案件34件,查处涉外商标专用权案件28件,移送司法机关重大案件5件。(王野秋 记者 毕玮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