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部门信息
 
气象局农业部专家深入十省小麦产区指导生产管理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iruorou.com   2011年12月07日 12时12分   来源:气象局网站

    今年冬小麦长势恰如农民所说的“胎里富”——底墒足,长势总体不错。11月23日起,农业部与中国气象局组成5个督导组,深入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四川、陕西及甘肃,检查指导小麦生产管理工作。

    大范围调查、督导,凝结出对症下药的农业气象服务,那将成为一副农业生产气象保障的良方。

    对症开气象“良方”

    山西有句俗语,“麦种泥窝窝,来年吃馍馍”。中央气象台农业气象中心正研级高工赵秀兰随着督导组来到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站在麦地里的农民笑着对她说,“今年雨水多,麦子长得好。”

    作为一名从事农业气象服务的工作者,赵秀兰望着那一片绿油油,心中油然感到 “夏粮生产有这样一个良好的开端,心中就多了一份踏实。”

    “农业气象专家深入农业生产一线,掌握第一手农情资料,便于气象部门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农业生产建议。”国家气象中心农业气象中心主任毛留喜在督导组出发前就叮嘱过。

    督导组怀揣着完善气象服务的使命,奔走在田间。国家气象中心农业气象中心正研级高工钱拴作为督导组的组员说,小麦绿绿葱葱,苗情为近几年最好,“我们必须结合后期可能的天气气候形势,分析小麦生产可能存在的问题与隐患,给农民打‘预防针’。”

    为此,督导组组员们针对不同的地区的不同苗情,形成多份建议报告,开出了对症的“良方”。建议各地根据今年天气气候特点、小麦苗情墒情,分类管理,适当采取镇压、化控、化除、清沟等措施,狠抓病虫草害防控,提早做好防灾减灾。

    让服务跟上技术

    “特别震撼!”国家气象中心农业气象中心正研级高工吕厚荃用了这四个字形容她在甘肃麦田的所见。

    降水对冬小麦的生长至关重要,为此,甘肃省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种技术。简单的说就是通过覆盖塑料膜,保墒蓄墒,提高肥水利用率。

    吕厚荃说,公式换算表明以前1毫米的降水可以产粮1公斤,用过地膜覆盖后,1毫米的降水可以产出2.5公斤的粮食。

    这足以说明水对冬小麦的重要。截至11月25日,甘肃省737.5万亩的产区都进行了覆膜,明年将推广到1200万亩。吕厚荃早就知道有这项技术,但还是为这种技术推广如此之快感到震撼,也不免觉得气象服务的担子也随之加重。

    “农业新技术发展快,气象服务也一定要跟得上。”这是每一个在田间地头考察过的农业气象专家共同的想法。吕厚荃说,气象服务就要有针对性,今后我们要告诉农民朋友,什么节点最应该覆膜,帮助他们更好的趋利避害。

    五朵金花盛开麦田

    “别人家都是爸爸出差,为什么我们家就要妈妈出差。”农业气象专家、督导组成员韩丽娟3岁的孩子说起话来像个小大人。一连4天见不着妈妈,每晚都哭闹。

    韩丽娟说,去督导就以工作为重,尽量少给家打电话,也能更好地锻炼孩子。说着眼睛笑成月牙。

    毛留喜告诉记者,这次总共派出五名经验丰富的女同志,深入田间地头参与督导。其间恰巧正好赶上冷空气降温,冷风飕飕地往脖子里灌。但巾帼不让须眉,她们和农业部的专家共计走访了10个省,足迹覆盖了几乎全部的冬小麦主产区。她们与当地的农业技术人员交流情况,翻看小麦的根系,查看农情,干起活来,丝毫不含糊。国家气象中心农业气象中心正研级高级工程师郭安红的调研报告上记录了大量的数据:播种面积、单株叶片数、各类苗所占比重等都是详实记载。

    走进麦田,走向农民,是了解气象服务需求最关键的一步。郭安红说,“农民担心今冬会像前年一样受到低温天气的影响,于是提前进行了播种。”当前,基层干部和技术人员最关心的就是冬季的温度和雨水。偏冷还是偏暖,有没有降雪,直接关系到下一步小麦的田间管理技术方案的制定。气象人肩上的责任要担得更重。

    民以食为天,丰衣足食、国泰民安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梦想,他们奔走的正是这份信念。(孙楠 姜月清)

 
 
 相关链接
· 农业部派出五个督导组督促落实小麦冬前管理措施
· 农业部要求各地加强指导 力争小麦壮苗安全越冬
· 农业部:春病冬防 打好小麦重大病虫防控阻截战
· 河南小麦播种基本结束 播种小麦稳定在7990万亩
· 河南省麦播基本结束 播种小麦稳定在7990万亩
· 山东省农业厅:全省已完成小麦播种面积超过九成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