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我国首次全国性大型船舶搁浅应急处置研讨会在汕头召开,来自海事、搜救、救捞和航运企业的专家代表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对大型船舶搁浅的原因进行剖析,并为提升我国应急处置大型搁浅船舶的能力建言献策。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港口船舶流量增加以及船舶大型化愈加明显给我国各沿海港口船舶的安全航行造成一定压力,部分港口出现了大型船舶搁浅事故。与会代表分析认为,出现这类事故的原因主要在于受地方政府经济能力的制约,部分港口航道、港池水深不能满足大型船舶航行的要求;部分港口的通航环境还不够完善,航道、锚地及回旋水域的设置还不尽合理;部分港口及码头的安全配备设施未能与主体工程同步进行,安全监控及监测设施不配套;安全监管部门的监管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港口的引航工作存在不到位;航海图书资料未能及时更新;船员的安全意识不足等。
对此,他们建议,要严格执行法律法规的要求,将有关法律规定落实到拟建、在建、完工涉水工程项目的各个环节,确保通航环境良好;要积极维护港口航道、港池水深条件;要根据大型船舶的特点,积极改善辖区通航安全环境;要加强对引航安全工作的监管;要进一步推进港口安全监控监测设施配套;安全监管部门要严格控制超能力靠泊船舶,强化重点水域的现场监管;要定期组织开展航海资料的检查,重点检查海图的配备、改正情况。
据悉,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大型船舶搁浅应急处置方面还有很大差距。此次会议将为全国大型船舶搁浅应急处置工作积累经验,同时进一步加强全国海事部门在海上搜救工作上的交流和协作,共同为促进地方经济稳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