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程实施三年来,通过一系列实打实的措施,使一个个退耕还林地区依托绿水青山发展起了富民产业,昔日贫瘠的退耕地变成了百姓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退耕还林农户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
记者近日从有关部门获悉,自2008年启动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程以来,甘肃省已累计建成林产品基地132万亩、农产品基地111万亩、暖棚96万平方米,完成补植补造任务107万亩,去年,甘肃省退耕农户家庭收入达到1.73万元,比2008年的1.29万元增长了33%。
退耕还林工程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工程。从2007年开始,国家将退耕还林工程从全面建设转到巩固成果阶段,开始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程。在甘肃,这一工程规划期为2008-2015年,总投资100.75亿元,其中中央专项资金57.64亿元。工程涉及全省14个市州的728.5万农村人口,退耕户占到全省农村人口的34.9%。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程实施以来,全省上下基本形成了“政府负总责,发展改革部门牵头,财政、林业、农牧、水利等部门各负其责”的横向协作机制和“统筹规划在省、指导协调在市、组织实施在县”的纵向管理机制。省直有关部门与各地还相继出台了项目管理的实施细则,实行三级检查验收制度,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同时,还结合促农增收“六大行动”以及全省500万亩梯田建设、1000万亩优质林果基地建设等重大任务,整合使用专项资金,有效缓解了项目资金紧张局面。(记者 陈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