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白山市紧紧抓住国家出台《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机遇,以建设长白山地域文化中心为目标,将文化产业纳入“产业强市”整体战略框架,作为战略性产业加以培育发展,全力打造和提升文化“软实力”。
民俗文化异彩纷呈。抚松县的“长白山采参习俗”,作为中国采参习俗唯一的代表,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已启动申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以人参为载体的文化艺术基本形成:率先提出人参文化的理论概念并开展研讨活动,创作出版了《中国人参文化》、《中国人参图谱》等大型志书和全世界第一本人参专著《抚松人参故事选》;一支专门宣传人参文化的专业文艺团体——山里红剧团,常年演出《罕王挖参》等人参文化文艺节目;2009年抚松县被确定为省特色文化产业基地,创作完成了电视剧《山神老把头的传说》。
长白山满族剪纸文化一枝独秀。长白山是满族文化的发祥地。长白山满族剪纸2008年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白山市在2006年成立了满族剪纸艺术中心、满族剪纸研究会;成功举办了“长白山满族风情剪纸作品展”、世界环境日“剪花颂”环保杯剪纸作品展等。剪纸队伍经过培养挖掘,已发展到50多人的创作队伍,剪纸产品已走出了长白山。在中国沈阳东北文化产业博览会上,白山市的长白山满族剪纸系列作品及《清明上河图》等,分别获得优秀文化产业展品奖。部分剪纸作品被国内外友人和多家博物馆收藏,多幅作品先后赴日、加、美、澳等国参加中外文化交流。
靖宇县农民画文化蓬勃发展。靖宇县的农民画作品多以改革开放、新人新事、生活场景实录为题材,创作出许多质朴、贴近生活的画作,展现出浓郁的长白山文化艺术气息。《金秋》、《时代信息》、《沐浴出山》、《跑花车》、《娃娃戏参》、《咱也尝尝老茅台》等近百件作品,分别获中国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等主办的全国美展金、银、铜、优秀奖。数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浙江美术馆、中国农业博物馆和农业部、文化部等收藏。数百件作品被国家出版社出版。多名作者多次被国家、省命名为“中国百杰画家”、“吉林省民间艺术家”和“中国传统文化杰出贡献人物”称号。
旅游文化后来居上。白山市确立了旅游优先发展战略,把旅游产业作为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加以培育。加快落实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实施了旅游文化建设工程,先后开发了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康体养生、冰雪娱乐、科考研修、边境跨国、民俗体验、红色旅游8大旅游产品体系。全市现有A级以上景区20处,2010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349万人次,同比增长18%,旅游总收入30.63亿元,增长28%。
加强自然风光和休闲旅游项目建设。本着政策驱动、市县联动的原则,推进抚松新城、长白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国际会议中心、亚洲最大的滑雪场等项目建设。建设开发了露水河国际狩猎场、仙人桥温泉休闲养生度假区、龙山湖水上会议休闲度假区、十五道沟运动休闲度假区等各具特色的度假区和鸭绿江风光带。
进一步打造红色旅游文化。白山市是“东北红色旅游区”的主要分布区域,被列入国家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中。有杨靖宇将军殉国地、陈云旧居、四保临江纪念馆、七道江会议旧址等红色旅游景区,其中部分已被确定为国家、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点烈士纪念地、重点文物保护基地。近几年来,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景区标准,形成了较成熟的红色旅游线路,参加了江苏、山东、山西、河北、吉林和北京五省一市红色旅游联盟。
节庆文化亮点缤纷。以长白山、鸭绿江、松花江等自然旅游资源品牌为载体,包装举办了独具白山区域特色的文化旅游节,提升了白山市的国际国内知名度。国际矿泉节、长白山松花江鸭绿江旅游节影响力日益提升,所聚集的人气、汇集的信息流、取得的招商引资成果、打造的知名度等与日俱增。江源区为推进松花石产业发展,组建了文化体育和旅游局、松花石产业发展办公室。牵头成立了吉林省长白山松花石研究会,相继举办了中国松花石文化节和长白山奇石博览会、松花石文化产业研讨会,以及松花石上海世博会、北京人民大会堂、政协大礼堂精品展等活动,建设了长白山松花石产品文化城、中国松花石博物馆、松花石产业园区等项目。松花石在江源已形成产业链条,松花石、松花砚等产品,远销海内外。(华玉荣 孙学明 记者 王春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