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青海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项目实施省、州、县和各级相关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工程全面推进并取得了新的突破与成效。
截至目前,共完成中央专项投资近7亿元,完成封山育林58.5万亩,治理黑土滩63.3万亩,建设养畜户8778户,沙漠化土地防治19.08万亩,课题研究1项,湿地保护30万亩,建设科技示范户360户、带动培训农牧民7288人和职业技能培训农牧民2000人次,基本解决1.75万人的人畜饮水困难问题。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把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作为实施“生态立省”发展战略的标志性工程来抓。省三江源办、项目实施部门和实施地区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各司其职,形成合力,真抓实干,开拓进取,确保了三江源工程建设持续推进,全面发展。2011年,省三江源办分别与项目实施部门和地区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科学谋划,靠前工作,狠抓落实。省发展改革委、省三江源办协调省农牧厅、财政厅、环境保护厅等相关部门,切实做好项目实施前期工作和项目建设工作,与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密切联系、沟通协调,提前落实和下达项目投资计划,并着眼三江源生态环境的长效保护,组织有关部门深入调查研究,开展了二期规划的编制工作;省三江源办充分发挥总协调、总督办的职能作用,坚持实行月度通报制度,及时解决工程建设中“不落实”和“落实不好”的事,有力促进了工程建设全面协调发展;省财政厅及时拨付三江源工程项目专项资金,三江源财务监审组严把投资使用关,确保了投资安全和效益发挥;省农牧厅针对实际严把建材和草籽质量关,细化和量化了工作任务与措施;省林业厅先后派出三个工作组进行外业调查,全面完成2011年度新下达的23个林业项目建设;省环保厅印发《青海省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生态监测项目2011年度实施方案》,使生态监测系统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省水利厅狠抓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积极落实水土保持项目的投资计划;省科学技术厅坚持为三江源工程建设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与三江源办一道积极发动和组织科研院所开展科技攻关、科技服务,在完成10项科研课题的基础上,今年又申报和确立了7项新的科研课题及应用推广;省三江源办继建立三江源工程项目专家库,今年又成立了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近400多名省内外专家学者成为推动三江源工程建设科学发展的新生力量,同时,制定和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生态保护综合类项目档案管理规范和信息化管理系统;省气象局为增强三江源地区水源涵养功能和恢复草原绿色植被发挥积极作用,其人工增雨项目被中国投资协会评为全国优秀投资项目;玉树州州委、州政府抓灾后重建不余遗力,抓生态保护毫不松懈,实现了灾后重建与生态保护的"双赢";果洛州在换届选举后及时调整充实三江源工作人员配备,保证了全面完成建设任务;黄南州严格实行"双责制",提前完成了建设任务;海南州坚持以定点挂钩和蹲点的方式抓建促建,提前68天超额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
通过今年的工作和前些年的努力,目前,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已取得了明显成效,项目区水源涵养能力整体提高,治理区草地退化趋势初步遏制,森林生态功能增强,水土保持能力提升,生物多样性增加,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效改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记者 解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