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无标题文档
  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地方政务
 
安徽前10个月民生支出1866亿 占全部财政支出78%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iruorou.com   2011年11月18日 11时32分   来源:安徽日报

    “以前来省城看病住院,要带着发票和出院小结回老家报销,等的时间长,手续麻烦,现在即时结报,太方便了。 ”从阜阳来到省立医院眼科做完手术的肖老太太发现报销手续简化,只需支付自费部分就可出院,非常高兴。 11月中旬,安徽全省在全国率先以省为单位成功进行新农合即时结报“一卡通”试点,年底前在各个省市级医院全面推广应用。全省5000万参合农民受益,一旦患病住院,可在16家省级医院、147家市级医院享受 “出院当时就报销”,再也不需要住院前就筹集全部治疗费用。

    方便农民看病,方便农民报销,是全省优先保民生的一个缩影。坚持将财力向基层倾斜,向新农村建设倾斜,向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体倾斜,民生保障机制逐步健全。实践证明,经济发展了,百姓收入提高了,既增强了消费能力,扩大了消费需求,又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强大内在动力。

      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腰包鼓了,生活好了,汽车这样的大件也走进寻常百姓家了! ”今年国庆,铜陵县实验小学的夏老师喜滋滋地买了一辆十万元的私家车,一家三口现在经常周末出去“农家乐”。短短数年,她的同事买车的越来越多。

    收入的看涨,财富的积累,是每位城乡居民的殷切期盼。最低工资标准调整了,城乡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了,企事业单位工资调高了,这使得城乡群众工资性收入、社会保障性收入、社会救济性收入等呈现稳步提高趋势。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848.2元,同比增长17.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为5497.5元,同比增长20.9%。 “十二五”居民收入倍增规划提出,全省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生产率提高同步,力争到2015年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针对物价上涨,政府通过价格联动机制保民生。今年4月份,全省出台相关政策,要求各地认真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 6月中旬,再度出台16条举措,从加大投入、发展生产、投放储备、改善流通、加强监管等方面综合施策,旨在把物价涨幅控制在居民可承受的范围之内。省物价局有关人士介绍,价格联动机制主要是在价格上涨情况下对困难群体的保障机制,今年主要体现在提高最低保障金标准、实施救助、采取价格临时补贴三种形式。今年以来,全省各地灵活选取提高最低保障金标准或者是实施救助和价格临时补贴的方式,以缓解价格上涨给困难群众带来的压力。同时,对低保困难家庭水、电、气、有线电视、医疗等价费实施减免优惠政策,每户每月受益近30元。

    民生工程提标扩容,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今年以来,保障房建设如火如荼,许多低收入家庭喜迁新居,乐享生活。 “住得十分舒心,租金也很便宜! ”住进合肥市滨湖惠园廉租房小区的陈老伯笑得合不拢嘴。保障安居工程是全省今年实施的33项民生工程之一。截至10月底,全省今年已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42.9万套,完成国家下达全省全年实物建房目标任务的108.6%。据了解,全省保证今年年底之前基本建成20万套保障房,明年计划任务为35万套左右。

    从2007年开始,全省在全国率先实施民生工程,当年投入78.4亿元实施12项工程。

    此后,逐年提标扩容,2010年投入345亿元实施33项工程。

    今年,民生工程继续作为新一个年度的政府一号红头文件出现,在上一年度基础上,退出3项,新增3项,调整完善6项,继续实施24项,总共实施33项民生工程,计划总投入增加至388亿元。

    政策取向越来越 “以人为本”,更多地关注农村地区、困难群众,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2011年实施的民生工程,绝大部分关注的是“三农”领域和困难群众,特别是“农村五保供养”、“农村危房改造及清洁工程”、“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等。民生工程已成为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一张“名片”,促进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像新农合的“一卡通”,就将与健康档案、公共卫生、医院管理等信息系统整合衔接,使之成为涵盖农村居民参合、就医、结算、预防保健、健康信息的综合健康“一卡通”。

    在抓好33项民生工程的同时,全省还继续加大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整个社会事业的均衡发展。今年前10个月,财政民生支出1866亿元,占全部财政支出的78%。民生支出增量占全部支出增量的82.8%。教育、社会保障与就业、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民生类支出增幅明显,最高达133.8%。

    刺激消费拉动内需,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

    在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消费需求是“短板”。专家指出,改善民生,刺激了城乡消费,优化了消费结构,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

    “以前家电下乡没这么多高档货。现在,变频冰箱、大尺寸的液晶电视都有了,农民购买还有补贴! ”在肥西县上派镇的电器商城,来自圩丁村的刘师傅兴奋地告诉记者。今年,全省将家电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纳入33项民生工程,对购买彩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电下乡产品的农村消费者,给予销售价格13%的财政资金补贴。开展家电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进一步扩大了城乡消费,提高了居民生活质量。今年以来,可供农村消费者选择的家电产品种类、型号越来越多。1月至10月,全省共销售家电下乡产品577.7万台,销售金额达153.4亿元。家电以旧换新工程则在城市刮起了一阵家电更新换代的热潮。

    全省还依托民生工程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扩大了内需,而且改善了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以前,不少乡村存在“脏、乱、差”问题。如今,在农村,平整的水泥马路、干净的卫生环境随处可见,村容村貌有了巨大改变。今年前7个月,全省农村公路危桥加固改造完工项目106座,完成投资1.8亿元;农村危房改造开工7.18万户;农村清洁工程开工垃圾转运站162个,建成垃圾池3382个;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4751个项目在建,3610个项目已完工。今年以来,全省又有288万农村居民喝上了安全卫生的自来水,截至11月8日,全省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投资14.3亿元,约占计划投资14.8亿元的97%。(冯珉)

 
 
 相关链接
· 安徽:“农超对接”项目将获最高40万元财政补助
· 安徽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投入 夯实现代农业根基
· 安徽财政“十一五”期间三农支出累计达2650亿元
· 安徽医改:财政兜底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 安徽下达农村公益事业"财政奖补"资金11.7亿元
· 安徽:农村公益事业财政奖补覆盖八成行政村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
 
无标题文档
Copyright©2013 www.iruor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