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12.7亿元的古浪县生态移民暨扶贫开发黄花滩项目16日上午在古浪县西靖乡平原村开工。该项目建成后将从根本上改善古浪县南部山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惠及近5万贫困群众。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陆浩,省委副书记、省长刘伟平,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刘立军,省委常委、副省长石军及省政府秘书长李沛文出席开工仪式并为项目奠基。
古浪县是全省18个干旱县和43个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贫困面达47.4%,特别是居住在海拔2500米以上南部高深山区的贫困人口近5万人,行路难、饮水难、上学难、看病难等问题十分突出,且因灾因病返贫现象严重,扶贫攻坚任务异常艰巨。为探索更加广阔的扶贫攻坚路子,建立更加稳定长效的脱贫机制,在省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武威市决心实施生态移民暨扶贫开发黄花滩项目,开发整理黄花滩闲置土地,安置南部山区生态移民。
该项目分为水利骨干工程、田间工程和移民安置工程三部分。水利骨干工程已于2011年10月17日经省发改委立项批复。该项目规划从临近的景电二期工程引水至黄花滩项目区,发展灌溉面积8.62万亩,搬迁南部山区贫困群众4万人,设立10个村委会。在项目区按照户均3亩经济林、2亩设施农业、人均0.5亩高效节水田的模式,发展生态经济林3万亩,设施农业2万亩,高效节水大田2万亩。先期实施的水利骨干工程计划从景电古浪灌区南北分水闸取水,对原景电二期北干渠进行维修扩建,沿途新建提水泵站3座调水至黄花滩。渠道工程总长77.44公里,建设年限为2011年至2015年。
据介绍,通过实施生态移民和培育特色产业,古浪县将力争在5年内,将南部山区贫困群众整建制、大批量搬迁到项目区,支持搬迁群众围绕“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的主体生产模式,发展壮大增收致富产业,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努力将该区域打造成为节水灌溉示范区,设施农业样板区,易地扶贫开发综合示范区,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记者徐爱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