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交流研讨会在重庆开幕

11月13日,全国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交流研讨会在重庆市永川区开幕。图为开幕会现场。江南电子竞技俱乐部
康丽琳 摄
全国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交流研讨会11月13日在重庆市永川区开幕,为期两天。中农办、财政部、农业部、气象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研讨,气象局副局长矫梅燕主持会议,气象局局长郑国光讲话。
气象是“三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农业一直是天气气候高影响行业,农村也是气象防灾减灾的薄弱地区,农民对气象服务需求迫切。2010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简称“两个体系”)。一年多来,全国各级气象部门在推进为农服务“两个体系”的建设中,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摸索出很多富有成效的先进经验,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气象示范县浙江“德清模式”到自然灾害预警预防联动的重庆“永川模式”,各地气象为农服务不断实践和探索更加有效的服务体系。

11月13日,全国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交流研讨会在重庆市永川区开幕。图为郑国光在开幕式上发表讲话。江南电子竞技俱乐部
康丽琳 摄
研讨会上,郑国光充分肯定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成效。近年来,中国气象局始终坚持把气象为农服务作为气象服务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级气象部门加大强农惠农气象服务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气象服务基础,积极推进人才和资金向农村倾斜、气象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气象服务向农村覆盖,全国已建立了22500个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45万余名农村气象信息员队伍,覆盖了近半数全国农村乡镇,显著提高了气象为农服务能力,提升了气象预报预测、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在农业现代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为连续八年夺取农业增产和保障农民安康福祉作出了突出贡献。
郑国光表示,尽管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两个体系”建设与党中央江南平台入口
的要求相比,与社会各界的期望相比,与“三农”工作发展的需求相比,还有差距,发展中不平衡、不可持续、不协调等问题仍很突出,基层气象部门的业务科技支撑能力和队伍数量、素质与“两个体系”的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仍很突出,机构建设、基层队伍建设、经费投入、政策保障等长效机制建设滞后于为农服务工作的推进速度。深入推进“两个体系”建设仍然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大力提高气象为农服务能力仍将是长期艰巨的战略任务。这就为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第一,必须更加注重融合发展,全面融入和保障“三农”工作。第二,必须更加注重长效发展,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第三,必须更加注重开放合作,形成为农服务发展的整体合力。第四,必须更加注重推进气象业务现代化,夯实强农惠农气象服务基础。
重庆市建立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的发展长效机制。特别是创建了县级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建设的“永川模式”,实现了单一灾种向综合防灾减灾的转变,实现了防灾减灾向风险管理的改变,走出农村气象为农防灾减灾发展新路。郑国光认为,“永川模式”为“两个体系”赋予了新的内容,值得大力推广。
重庆市副市长刘学普在开幕式上致辞。重庆市人大副主任郑洪、中农办二组巡视员张建军、江南平台入口
研究室农村经济司司长郭玮、财政部农业司巡视员卢贵敏、民政部救灾司副巡视员韩煜皎、农业部种植业司副司长周普国及重庆市政府副秘书长丁先军出席开幕式。张建军、卢贵敏、周普国和重庆永川区区长蒋又一分别发表讲话。
参加此次会议的还有各省(区、市)气象局分管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局领导、应急减灾处主要负责人,中国气象局有关直属单位和内设机构负责人,重庆市永川区有关部门领导近200人。开幕会后,试点省份代表分别汇报各地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开展情况并进行热烈讨论。(江南电子竞技俱乐部
康丽琳 薛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