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地方政务
 
黑龙江农村水利重点县建设纪实:幸福之水到田边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iruorou.com   2011年11月07日 09时22分   来源:黑龙江日报

    又是一年丰收时。驱车行驶在“北大荒”一望无际的田野上,肥沃的黑土地向人们肆意地展示着成熟的魅力。

    得益于国家实施的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黑龙江正经历着一场从靠天吃饭到旱能灌、涝能排、旱涝保收的农业生产大变革。

    幸福之水到田边

    “原来等水四五天,现在用水一袋烟;种稻不用打井再扛锨,坐在地头幸福之水到田边;省心省力又节本,稻谷质优又高产。”

    这首顺口溜真实地表达了重点项目区农民的切身感受。水利重点县建设大幅提高了灌溉效率,田间供水从以往的3天时间缩短到1天时间,高效节水灌溉比例由原来的10%提高到现在的40%。

    庆安县安平村村民郭彦文种植了200多亩水稻。郭彦文为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前亩产500公斤左右,水渠修好后,插秧时间提前了一周,灌溉条件也大为改善,亩产就能达到600公斤左右。2010年,稻米的价格是2.8元/公斤,这样其增产的纯利就能达到每垧4000元左右,再加上土地平整增加的种植面积、稻米价格提高等因素影响,增收能到六七千元左右。

    而这只是黑龙江“小农水”建设成果的一个缩影。据省财政厅介绍,到目前为止,实现新增灌溉面积302.39万亩,新增蓄引提水能力5363.61万立方米,新增粮食生产能力7.57亿公斤,年新增经济作物产值3.5亿元,受益人口123.97万人,项目区农民年人均增收2138.81元。2011年22个第三批重点县建设完成后,预计新增旱田节水灌溉面积130万亩,新增水田灌溉面积80万亩。

    探索“小农水”建设新模式

    2009年财政部、水利部在全国启动了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黑龙江结合实际分旱田、水田两类在省内推进,力图以此为突破口,打通全省农田水利的“最后一公里”。

    省财政厅农业处有关人士介绍,水稻和玉米是黑龙江重要的粮食品种,直接决定了全省农业生产的大格局。我们在西部玉米主产区搞节水灌溉、节水农业,在东部、南部水稻主产区重点解决水田的支渠、田间的水利设施,用差异化的做法解决制约农业发展的水利问题。

    黑龙江水利基础相对薄弱,农田灌溉率仅有27%,远远低于全国46%的平均水平,要补齐这块短板需要大量的财政投入。在财力紧张、支出刚性缺口大的情况下,经过集思广益,黑龙江确定了财政作为主体投入一块、各项涉农资金整合一块、农民投工投劳折合一块、吸引社会资金筹措一块、利用银行贷款借助一块的五路聚资工作思路,最大限度挖掘了资金潜力和使用效能。由于搭建了有效的资金整合平台,各重点县都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大力推进资金整合工作,不仅破解了一些涉农部门各自为政的局限性,也放大了资金投入效应。

    “富民井”星罗棋布

    大庆市肇源县是黑龙江西南部风沙干旱区,全县旱田占耕地面积的近80%。十年九春旱。2009年肇源县被确定为第一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典型的旱田生产区如今大变模样。

    肇源县民意乡公营子村村民徐镇江家有一处白色机井房。房上“2009年重点县项目区民井12号”几个红色大字格外惹眼。走进机井房内,只见地面正中是个出水口,右侧是水泵的电源开关。“这口井井深100米,水源很充足。今年庄稼长得好,多亏政府给修了‘富民井’。机井房、水泵、管带,所有设备加在一起成本5万元,但我只花了一万二,其余的都是财政出的钱。我们再也不用为水发愁了。”徐镇江边说边为记者演示,电源一开,水哗哗地往外流。

    随行的县水务局局长王春来告诉记者,乡亲们把政府新修的机井亲切地称为“富民井”,像这样的“富民井”肇源县共有423眼。两年间新修的这些井为全县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7万亩。

    2009年、2010年两年间,黑龙江确定了这样的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44个,加上今年拟确定22个,重点县总数将达到66个。据省财政厅介绍,2009年至2010年,44个重点县新打机井10479眼,管道灌溉0.32万亩,喷灌灌溉267万亩,微灌灌溉8.4万亩。(记者 马云霄)

 
 
 相关链接
· 黑龙江进一步加强监督检查规范粮食收购市场秩序
· 黑龙江新增423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 促进农民增收
· 黑龙江:全省102个景区每年有4天门票将免费发放
· 黑龙江前三季进出口稳增 实际利用外资增势强劲
· 黑龙江提前完成全年进出口总额 同比增幅近六成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