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建设文化强省系列报道之三 文化惠民,春风化雨润民生
一张张免费门票,让高雅艺术融进百姓生活;一间间农家书屋,让农民“放下锄头拿起书,不打麻将学知识”;一台台群众文艺演出,点燃了城乡大地的文化热情……
在江苏,一个以城乡基层文化设施为重点,以流动文化设施和数字文化服务为补充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已全面覆盖城乡,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享受到丰富便利的文化服务。文化惠民,营造出直抵百姓内心的幸福感。
提档升级,公共文化设施进入数字时代
在张家港永联村农家书屋,无论是田头归来的农民,还是下班回家的员工,都能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书籍。藏书有限的农家书屋如何做到“常借常新”?张家港通过让图书“走亲戚”,实现了市镇村三级图书资源共享。目前,该市各农家书屋图书流动、更新量不低于50%。
像这样的农家书屋,江苏已建成1.7万余家,率先在全国实现了农家书屋在行政村的全覆盖。“十一五”期间,全省财政文化体育传媒支出321.2亿元,年均增长24.6%。
近年来,江苏积极推动公共文化资源向基层延伸。南通3年来累计投入4亿多元,建成公共服务中心1500多家,实现了城市乡村公共服务中心全覆盖;无锡则已实现了“市、区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100%‘全年无休’”。
“与江苏经济发展方式要不断适应新变化、新挑战一样,公共文化服务也需要升级转型。新媒体时代的新型公益文化服务,将很快进入江苏的城乡家庭。”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杨新力对记者说。
目前,江苏正从巩固拓展传统渠道阵地向互联网、广电网等新兴传播载体转变,大力建设网上图书馆、网上博物馆、网上剧场、数字农家书屋等,把电脑屏、电视屏、手机屏打造成文化惠民新平台。
8日,江苏金蟾数字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在昆山开业,全国新农村数字文化建设项目随之启动。该项目将以新农村数字文化站项目为核心,在“农家书屋”基础上实施以移动阅读为主的数字化升级改造,打造面向全国农村的最大的数字文化社区网络。
与此同时,江苏还积极推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该工程以数字网络为纽带,目前基层服务点已覆盖全省1000多个社区和1.7万多个行政村。在这些服务点,城乡居民可免费上网,共享优质文化资源。
如今的江苏,在城市,15分钟文化圈遍布社区;在苏北农村,一个乡镇也至少拥有一个面积达500平方米的综合文化站。高水平、多层次、全覆盖的公共文化服务网,包容了百姓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润物细无声”。
从“送”到“育”,收获精彩文化互动
从2006年起,江苏每年都要拨出数千万专款,在经济薄弱地区的1万多个行政村开展“三送工程”,让各地百姓就近共享文化大餐。
在南京,市民不用出远门、不用花钱,每年都能看到100多场公益演出。省演艺集团去年在县及县以下基层农村演出达2822场,占演出总场次53%,农村观众总人次超过140万,把“文艺惠民,文艺为民”的理念落到实处。
送戏下乡,地方剧团也勇挑重担。丹阳市戏剧总团体制改革后,每年送戏下乡过百场,吃在村头、住在农家,被当地农民赞为丹阳的“同一首歌”。徐州马庄农民乐团,“忙时种地,闲时演出”,不仅在农村演出,还经常送戏进城。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厅厅长章剑华表示,送文化下基层,满足的是群众急需的要求。而要想培育出更多基层文化队伍,让群众常年享有丰富的文化服务,更需要“种文化”、“育文化”,搭建平台,让群众的文化创造激情和活力充分释放。
央视的《梦想剧场》,是一档让老百姓实现舞台梦想的节目,在江苏,类似的“梦想舞台”有很多。
泰州搭建了“百姓大舞台”,被老百姓誉为“没有围墙的剧场”。在常州,5台广场文艺演出每晚7点同时开演,市民自发成立了1000多个演出团队,老百姓成了舞台上的草根明星。
从“送文化”到“育文化”,江苏的文化惠民已从单向的“送”发展为更加精彩的文化互动。群众不仅是文化的受惠者,更是文化的创造者,文化惠民由此真正汇入了文化民生的时代交响。
免费开放,零门槛提升百姓幸福指数
刚刚过去的国庆长假,南京市民过得“很文化”。
在南京市博物馆,汇集近3000件馆藏文物、以《龙蟠虎踞——南京城市史》为代表的六大文物精品展,仿佛一幅反映南京古都文脉的历史长卷;在省美术馆新馆,毕加索与齐白石、傅抱石“邂逅”,让观众感受到中西方美术的激情碰撞……长假期间,南京几大免费开放的重要文化场馆迎来观众超过10万人次。
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向公众提供丰富优质的文化服务。从2008年起,江苏174家重点博物馆、纪念馆率先实行免费开放,当年参观人数就达5100万,是免费开放前的4倍。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新馆开放以来,接待观众超过1500多万人次,超过了以往20多年的总和。“零门槛”享受文化生活,成了江苏百姓的幸福指标。
在免费开放公共文化设施的同时,江苏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创新公共文化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要求各免费开放单位在“国标”基础上增设服务项目、改进服务手段、提升服务接待能力,实现服务效能的最大化。
在三大省属文化场馆率先免费开放的基础上,江苏目前已有300多个公共文化设施向公众免费开放,并争取于年底前在全国率先实现“四馆一所”全免费。“零门槛”,不仅激发了人们享受文化的热情,更给百姓的文化权益充实了新内涵。(记者 董 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