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17号强台风“纳沙”于24日生成后,国家海洋预报台25日组织预判会商,28日进入我国南海后,组织加密会商,警报不断升级,已于28日22时将海浪、风暴潮预警级别升级为最高级别I级红色,这也是我国今年发布的首个风暴潮红色预警。29日上午 08时,“纳沙”中心位于海南文昌偏东方大约170公里的南海西北部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4级(42米/秒),按目前移速,10小时左右极有可能在雷州半岛南部至海南省文昌角一带登陆。
随着“纳沙”不断逼近,南海海域掀起狂涛骇浪,29日06时南海的浮标已测得8米的有效波高,最大浪高达到13.6米,沿岸遮浪海洋站测得的最大波高也达6.2米。
国家海洋预报台于29日08时继续发布海浪红色预警:预计29日中午到30日中午,南海西北部将出现9—10米的狂涛区,北部湾将出现6—7米的狂浪区;广东西部、海南、广西沿岸海域将出现4—7米的巨浪到狂浪,广东东部沿岸海域将出现2.5—4米的大浪到巨浪。请在上述海域作业的船只注意安全,沿海各有关单位提前采取防浪避浪措施。
同时,受“纳沙”影响,我国福建、广东、海南、广西沿海分别出现不同程度的风暴增水,其中最为严重的岸段为广东沿岸,预计29日上午到30日夜间,广东省汕头到雷州半岛东岸一带沿海将出现50—380厘米的风暴增水,其中珠江口至雷州半岛东岸为影响严重岸段,将出现130—380厘米的风暴增水,上述岸段内的广东省黄埔、三灶、闸坡、北津、湛江、南渡潮位站将分别于29日中午和夜间出现超过当地警戒潮位的高潮位,其中湛江、南渡潮位站将于29日夜间出现超过当地警戒潮位80厘米以上的高潮位,风暴潮预警级别为红色;
海南省北部和东部沿海将出现50—180厘米的风暴增水,上述岸段内的秀英、清澜潮位站将分别于29日中午和夜间出现超过当地警戒潮位的高潮位,风暴潮预警级别为橙色;
福建省沿海将出现20—60厘米的风暴增水,目前福建省沿海正值今年最大天文大潮期,上述岸段内的福建省沙埕、三沙、琯头、梅花、白岩潭、平潭、崇武、厦门、东山潮位站将分别于29日上午和夜间出现超过当地警戒潮位的高潮位,风暴潮预警级别为黄色;
30日上午,广西沿海至雷州半岛西岸将出现30—80厘米的风暴增水,风暴潮预警级别为蓝色。
由于目前我国沿海正值全年天文大潮期,在风暴增水、巨浪和天文高潮的共同作用下,广东和海南省一带沿海极有可能遭受今年以来最严重的海洋灾害,国家海洋预报台特别提醒沿海政府及相关部门做好防御风暴潮的应急抢险工作,低洼地区和危房户居民应及时转移到安全地带,加固渔业养殖水产设施和渔港设施,关闭沿海危险区域浴场和游乐设施,禁止人员到海边游玩,做好防潮准备。
24小时海浪警报图如下:

24小时风暴潮警报图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