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地方政务
 
青海省水利工作会议在西宁召开 强卫骆惠宁讲话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iruorou.com   2011年09月27日 09时40分   来源:青海日报

    青海省委水利工作会议9月26日在西宁召开,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强卫,省委副书记、省长骆惠宁分别作重要讲话,省委副书记王建军主持会议。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福顺,省委常委、副省长骆玉林,副省长邓本太,省政协副主席马志伟及省委省政府有关部门、各州地市县主要负责同志近200人出席会议。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总结青海省水利改革发展实践经验,分析水利工作面临的新形势,研究部署青海省水利改革发展工作,动员全省上下奋力开创工作新局面,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提供坚强有力的水利保障。

    强卫在讲话中指出,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水利工作。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治水兴水方针,切实把水利作为富民强省的大事,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来谋划,来推进,水利改革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一批重大水利工程相继建成并发挥效益,水利建设规模持续扩大、发展基础持续加固、行业能力持续提升,水利在支撑经济、改善民生、保护生态、防灾减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党中央、江南平台入口 的正确领导和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全省各级党委、政府的真抓实干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也凝结着全省水利系统干部职工的辛劳和汗水。

    强卫强调,今年是我国水利事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一年。全省各地区各部门要准确把握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地位,准确把握水利改革发展的目标要求、重点任务和重大政策,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

    强卫强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水利改革发展,必须要科学认识青海基本水情。一方面,青海水资源的战略地位极其重要,为保障国家和民族发展、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了并且还在做着巨大贡献。另一方面,也要看到,青海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水平还很低,水资源利用现状与水资源重要战略地位不相适应,推进水利改革发展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主要表现为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供需矛盾突出;水生态保护、水环境污染防治压力加大;转变水资源利用方式、构建节水型社会任重道远;民生水利建设落后、保障支撑能力急需增强。

    强卫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青海省水利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发展为主要路径,牢固树立“大投入、大水利、大发展”的理念,把水利建设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水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构建高原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内容,把支撑发展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根本目的,坚持科学治水、依法治水、统筹治水,突出加强重大综合水利工程、农田水利、饮水安全、防汛抗旱等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和生态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青海特点的水利科学发展之路,为推进"四个发展"、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提供有力支撑。力争通过5年到10年的努力,进一步凸显水利的基础地位和战略作用,拓展水利发展的领域和内涵,全面提升水利的安全功能、资源功能、环境功能、经济社会功能和综合效益,促进形成以水促发展、以水惠民生、以水保生态的"大水利"格局,从根本上扭转青海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

    强卫强调,要切实加强水生态保护,坚持把水生态保护放在青海生态保护的首要位置,凸现青海水资源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竭尽全力保护"中华水塔"、"三江之源"水生态安全。要切实加强水利建设,进一步加大水利建设投入,突出抓好重点水利工程和农田水利、民生水利建设,着力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要切实加强水利管理,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形成青海特色水利发展规划体系,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积极推进水资源管理体制、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体制以及水价改革等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步伐,最大程度发挥水利的综合效益。要切实加强水利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负担起领导水利改革发展的责任,在领导分工、干部配置、财力投放上体现"长远大计"的要求,在谋划思路、制定规划、工作摆布上体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的精神。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各地区各部门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建立健全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形成抓好水利工作的强大合力。

    骆惠宁就立足今后5年、面向未来10年,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青海特点的水利跨越式发展之路做出具体安排部署。骆惠宁说,通过"十一五"以来特别是近三年来的努力,青海省开始了水利从单一发展向全面发展的重大转变。水利功能逐步从单一为农牧业服务向支撑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转变,水利建设逐步从小项目、小投入向大项目大投入转变,水利管理逐步从行业管理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转变。但同时还面临不少突出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在水情特征的表现形式上,可以讲"四句话",即"天上缺水、地上有水、贡献了水、用不到水"。加快水利建设、提高水利支撑能力,已成为全省推进"四个发展"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骆惠宁强调,我们要把握发展趋势,明确青海省水利跨越发展的基本方略。站在全国乃至全球水利发展的角度我们要清晰地看到,水利在全局中的战略地位更加凸现,推进水利跨越式发展的目标更加明确,发展现代水利的思路更加清晰,统筹区域水利协调发展的布局更加明显。实现青海水利发展的战略目标,在发展理念上,必须突破就水论水、就农论水的传统思维,把水利建设与水土、水电、资源、环境的开发利用结合起来,全面提升水利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保障能力。在发展方向上,必须牢牢把握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水资源调度管理能力,更加重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在发展重点上,必须紧密结合主体功能区定位和水情特点,统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促进水资源配置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同性和一致性,提高重点发展区域和缺水地区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在发展手段上,必须坚持保护优先,促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打响生态水利牌。在发展步骤上,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超前做好相关专项建设规划和重大水利项目前期工作,努力在全国水利跨越发展的格局中赢得主动。在发展目的上,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水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把握人民群众的新要求,开辟兴水惠民新领域。

    骆惠宁指出,要坚持统筹推进,加快构筑现代水利工程体系。第一,突出抓好重大综合水利工程建设,强化水资源供给的关键支撑。要全力推进引大济湟、黄河沿岸水利综合开发、湟水流域综合开发与治理、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水源及地下水开发利用、东部城市群水利保障、浅山干旱地区水利综合开发等六项重大水利工程,以形成青海省现代水利工程体系的骨干结构。实施中要进一步摸清家底,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坚持综合推进,保障重点领域用水。第二,加快实施农牧区水利建设工程,强化农牧业现代化的基础支撑。要加快建成拉西瓦等水库灌溉工程,把沿黄百万亩土地建设成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加快实施湟水扶贫灌溉工程,为湟水谷地百万亩土地整理提供可靠支撑;科学开发高位浅山地下水资源,结合扶贫灌溉和饮水项目,进一步提高浅山地区供水保障能力。要突出发展高效节水灌溉,从根本上改变大水漫灌、高耗低效的现象。同时,要加强牧区水利工作,提高草原综合生产能力。第三,加快民生水利工程建设,强化水利效益发挥的终端支撑。在防洪安全、饮水安全、河道综合整治等方面加大力度,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上推动民生水利新发展。第四,加快南水北调西线工程项目前期工作,强化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支撑。要积极参与,把握主动,联系各方,协助国家做好相关工作。

    骆惠宁强调,要坚持标本兼治,进一步从源头改善水生态。青海省在国家生态系统建设中有着无可替代的特殊地位,既要狠抓污染治理这个"标",更要着重源头治理这个"本"。通过加强水源涵养能力建设,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增强土地开发整理综合效益,探索建立水生态补偿机制等措施,进一步发挥青海省水利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水资源安全的积极作用。

    骆惠宁要求,要加快改革创新,构建水利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他全面阐述了青海省在深化水资源管理、投融资体制、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水权和水价制度改革等方面的思路与举措,明确提出要认真研究和设计改革的实施方案和政策措施,确保水利改革平稳推进。

    会上,中共青海省委农村牧区工作领导小组还对10个水利工作先进单位和20个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作者:刘建民 何淑芳)

 
 
 相关链接
· 青海副省长调研康川新城建设及重点项目推进工作
· 青海实施154个项目可解决25.24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 骆惠宁强调力争早日使青海成为国家战略资源要地
· 青海召开会议部署打击"地沟油"违法犯罪专项行动
· 青海再次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公用经费补助标准
· 青海财政下达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65.29亿元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