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管理改革——人均可用财力一年增长12.4%
合浦县是广西典型的农业大县,工业基础薄弱,大宗税源较少,财政收入总量不高,主要是依靠上级转移支付解决财政支出。“过去由于县级可用财力少,收支矛盾突出,对机关单位都是‘攒’足了钱才发工资,到了乡镇一级就经常是跨月发了,对项目的资金投入更是捉襟见肘。”合浦县财政局一位负责人说。
这也正是广西大多数县级财政的现状,绝大部分县(市)依靠自治区财政转移支付才能保证正常运转。2009年,广西89个市、县(市)有90%以上的地方财政要靠自治区转移支付。2009年自治区对下均衡性转移支付补助为105亿元(不含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转移支付),其中对各县的转移支付占到90%。
为解决财政管理层级较多、缓解基层财政困难等问题,2009年,广西选择14个县试水“自治区直管县”财政管理方式改革,为2011年改革在全区范围的推行“探路”。自治区财政厅厅长黄伟京介绍说:“从改革实施的情况来看,县级财政运行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全区县级人均可用财力从2009年的1198元/人增加到2010年的1347元/人,增幅达到12.4%。今年上半年,县级财政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的增幅均超过30%,这些都是很可喜的变化。”
随着改革的推进,自治区对县级转移支付的补助力度也进一步加大。如2011年自治区对下均衡性转移支付补助为115亿元,同比增加10亿元,增长9.5%;民族地区转移支付补助10亿元,比上年增加两亿元,增长25%。县级基本财力保障奖补资金32.14亿元,比上年增加15.4亿元,增长92%。
自治区补助进一步增加,项目县级配套资金比例有所降低,极大减轻了县财政的压力,增强了各县资金调度能力,县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得到相应提升。融水苗族自治县财政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自治区直管县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后,得到实惠最多的是村寨防火、危房改造、农资补贴、家电下乡、新农合、新农保等惠民利农项目。以前很多专项资金与一般转移支付一并下拨到市里,最后县里拿到手的专项资金额度少、到位慢,很多民心工程心有余而力不足;而现在专项资金申请、调拨由县直接与自治区“打交道”,资金相对更充足,调拨速度也更快。
财政管理改革——资金调度加快一周以上
自治区直管县财政管理方式改革,最大的一个亮点是简化了财政管理层级,提高了财政资金运行效率。自治区财政厅有关负责人介绍,直管县财政管理方式改革最核心的变化就是简化了中间环节,由县与自治区直接开展业务。从具体内容上看,包括税收返还、一般性转移支付等由自治区直接核定并补助到县;专项转移支付,由各县直接向自治区财政申请,并由自治区财政直接下达到县;建立自治区与县之间的财政资金直接往来关系;以及自治区直接给县财政下达考核目标任务、直接指导县编报财政预决算、直接与县进行财政结算等等。
由于减少了市级财政的中间环节,一方面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资金在市级“中转站”被截留等问题,另一方面也加快了资金调拨时间,提高了财政资金的运行效率。“如在改革前部分市每月15日开始给县调拨资金,部分专项补助要月底调拨,而改革后调拨资金在每月上旬就可以直接到达试点县,极大地缓解了县财政的支出压力。”黄伟京说。
此外,在申请项目资金时,简化了审批程序,缩短了审批时间,进一步节约了行政成本。合浦县财政局一位负责人表示说:“以我县在申请2010年中西部地区环保部门环境监察执法能力建设项目资金为例,改革前要通过市里研究讨论,再报财政厅,至少需要一个星期的时间,现在县财政局直接上报财政厅,仅要3个工作日。”
“实行直管县后,对县级专项追加专款及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资金调拨普遍加快了一周以上,直接受惠的不仅是机关事业单位,更多的是农民群众、城市居民、企业以及教育、卫生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民生项目等。”黄伟京说。
财政管理改革——急需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
推行自治区直管县财政改革后,是否就意味着市财政对县域的支持力度减弱呢?
自治区财政厅副厅长席鸿康认为,此次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对推动市、县发展应该是双赢的。一方面,实行自治区直管县后,减少了市对县的配套压力,各市可把更多的财力和精力投入城市的发展和城区的建设当中,化解了过去很多市“小马拉大车”的财政困境。另一方面,对于财政实力较强、有能力支持县域发展的市,自治区将有专门的激励机制进行奖励。
融水苗族自治县财政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自治区直管县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后,柳州市并没有减少对县级的财力补助,原市对县承担的配套资金,由市级通过财政结算上划自治区级,再由自治区级通过补助结算下达到县,延续了原有的补助机制。同时,市对县的支持也更大程度地体现在业务的指导和帮助上,对增强县级财政的理财能力,提高县级财政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等起到了积极作用。
然而,自治区财政厅在基层调研时仍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部分县存在依赖思想,认为有自治区直管,县财政的压力减轻,“等、靠、要”思想严重;部分市认为县财政由自治区直管后,与市财政没有关系,对县级支持的积极性减弱;部分区直部门仍然没有按照自治区直管县财政改革的要求开展工作,在新制定一些政策文件时仍然要求市对县进行配套资金或要求通过市级审核上报项目,等等。
席鸿康表示,由于目前财政管理体制与行政管理体制不统一,在自治区直管县财政管理方式改革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困难,当务之急是建立自治区对市县的全面激励约束机制,完善改革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充分调动市、县积极性,在深入推进自治区直管县财政管理方式改革的同时,做大地方财政“蛋糕”,从而促进全区经济的协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