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农村离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还有多远?9月7日,国家统计局江西调查总队公布数据显示,2010年,江西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程度达55.6%,较2005年提高了29.6个百分点;小康建设进度过半,快于时间进程5.6个百分点。
“江西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加快的主要动力,来自城乡统筹发展。”江西调查总队专家分析说,“十一五”期间,我省不断改革完善农村经济运行机制,加大支持“三农”力度,有力地推动了全省农村经济、社会、科技和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
据对江西省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监测,2010年,江西农村民主法制、社会发展、经济发展、资源环境方面的小康社会实现程度分别为85.6%、70.5%、66.7%、57.1%;生活质量、人口素质方面的实现程度分别为38.9%和26.9%。令人欣喜的是,江西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农村居民基尼系数、森林覆盖率和万元农业GDP用水量4个单项指标实现程度达100%。
江西省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实基础。2010年,全省农民收入、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农村小城镇人口比重的小康社会实现程度分别比2005年提高了41.5个百分点、32.7个百分点、60.6个百分点。
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社会、科技、文化事业发展和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有力地加快了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2010年,江西农村社会发展的小康社会实现程度由2005年的31.2%提高到70.5%,提高了39.3个百分点。农民对农村社会安全和民主政治建设普遍认同,农村资源环境不断改善。民主法制、资源环境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稳步提高。
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内容。2010年,农民生活质量的小康社会实现程度比2005年提高了30.9个百分点;其中居住质量、农民信息化的实现程度分别提高了27个百分点、55.5个百分点。
监测也显示,江西农民文化娱乐支出比重、农村养老覆盖率和平均受教育年限3个指标实现程度较低。专家建议,未来全省各地还须继续加快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不断加强农村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
据悉,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监测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口素质、生活质量、民主法制、资源环境6个方面综合指标和18个单项监测指标。(李冬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