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深才叶茂,树大好成材。
江西新农村建设始终坚持高位推动,在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同时,深入推进农业现代化。省委、省政府领导亲自抓,各级各部门齐心协力,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生产发展方式大转变;培育新型农民,实现农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大转变;构建和谐新村,实现农村社会管理方式大转变。
省委副秘书长、省委农工部部长、新村办主任吕滨说:“这是省委、省政府对全省新农村建设的战略定位,我们把它简称为‘三大转变’战略。如今‘三大转变’战略揭开了新农村建设的新篇章。”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生产方式大转变
经济学有个“雁阵效应”理论:即领头雁飞得高而远,周边的雁也会飞得高而远。
江西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领头雁”,实现农业生产方式大转变的途径更加明确,目标更加清晰。
在兴国县,“一村一品”特色产业风生水起。目前,全县23个“一村一品”专业村形成了30个主导产品,其中甜(脐)橙、油茶、生猪、蔬菜、甜叶菊、工业原料林、制种、烟叶、花卉、肉兔等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不断壮大。去年,专业村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1.03%。
江西以现代农业为突破口,以传统优势产业为切入点,大力推进“一村一品”和区域产业发展,形成了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致富“双赢”的战略支点。目前,全省5万多个新农村建设点中,有4万多个发展了特色主导产业,初步形成了县乡有特色产业、村有特色品种、户有致富项目的“一村一品”发展格局。
“领头雁”引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展翅翱翔:赣抚平原、鄱阳湖平原、吉泰盆地和赣西高产片等“三区一片”粮食主产区得到进一步巩固,赣中北油菜、赣中南花生和赣中芝麻三大油料生产优势区基本形成;“南橘北梨中柚”的果业发展大格局已形成;畜禽业形成了“一片两线”肉猪生产优势区;水产业形成了环鄱阳湖蟹虾板块、三大珍珠产业板块、四大鳗鱼产业板块、四大鱼(乌鱼、罗非鱼)板块、四大龟鳖类板块。
通过核心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从而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是实现农业生产方式大转变的具体化。省级龙头企业进一步完善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为主导的多元化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拉长产业链。据了解,全省农村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已达10800多个,参合农民达140多万人。今年,江西正在兴建2至4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25个省级示范区。
多元化培育全面发展的新型农民,实现农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大转变
农民始终是农村社会的核心。只有农民的素质得到提高,新农村建设才会有质的飞跃。
为稳步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规范化、职业化、专业化、标准化培训新型农民的工作全面展开,各地由单纯外出务工培训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培训转变;由偏重服务城市发展向注重支撑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转变;由开展就业培训向开展就业创业相结合的培训转变,由单一开展创业技能培训向开展创业技能培训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的培训转变。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江西共投入培训经费6亿多元,培训农民2000多万人次,其中“阳光工程”培训农村劳动力143万余人。
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开始涌现,他们从单纯种养向经营假日农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转变,增加了非农收入。目前,全省休闲农业企业已超过2000家,“农家乐”达1万多家,年实现收入60多亿元,资产总额超过150亿元,从业人员已超过30万人。安义县通过发展以赤家垅花果山为代表的乡村旅游,全县农民年“农家乐”收入达3500万元。
在培训中,各地以多种形式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引导农民改陋习、讲公德、树新风,广大农民主动参与农村清洁工程、“一大四小”工程、生态保护,全省很多农村普遍实行了人畜分离,生活生产垃圾分类处理,生活方式、居住环境悄然转变。
省新村办副主任王志介绍,目前,全省870万农民走上了平坦路,喝起了干净水,用上了卫生厕,住进了整洁房,用起了洁净能,过上了“城市式”的生活。同时,通过开展“和谐村居”创建、送文明新风进千家万户、“五好文明家庭”评选等活动,引导农民移风易俗,培养现代文明生活习惯,广大农民价值观念、文明意识、卫生意识、集体意识、民主意识不断提高,曾庆香、蔡明飞、刘细芽、雷君锋、李天平、李炳海等一批新农民英雄群体不断涌现……
构建和谐新村,实现农村社会管理方式大转变
把城市社区化管理模式引入新农村建设,农村社会管理由村民理事会转变到社区管理中心。目前,全省新农村建设村点和农村清洁工程试点村达82273个,通过群众推选均组建了村民理事会,由村民理事会代表农民群众来主持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试点的各项具体事务,较好地实现了村民自主管理、自主建设、自我服务、自我监督,促进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向村民小组和自然村延伸,实现了农村社会管理方式的大转变。
各地以繁荣农村文化为突破口,兴建了2万多个以创业文化、科学文化、道德文化、群众文化和法制文化为覆盖,党群组织较完备、产业较发达、社会功能较齐全的农村新社区。全省新农村建设点结合小城镇建设,兴建了8万多个集行政管理、商业服务、教育培训、卫生(计生)服务、文体活动、司法服务、治安管理为一体的农村社区服务场所。
安源区新型农村社区建立了便民服务中心、综治维稳站、文体活动中心、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卫生服务站、计划生育服务站、农村党员群众电教中心、村级综合服务社等8个服务机构,为农民提供就业、生活、文化、卫生等多项综合服务,一举改变了几千年来的农村村落分布状况,消除了城乡社会形态的差异,广大农村呈现文明、健康、和谐的新风貌。
随着一个个生态农村新社区的不断出现,我们聆听到了实现农村社会管理方式大转变的足音。全省许多农村社区按人口数量设置了生产发展岗、环境保洁岗、劳动就业岗、社会事务岗、生活服务岗、和谐平安岗,实行民主管理。
“十二五”时期,江西新农村建设将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对接,一个个经济发展、政治民主、社会文明、生活小康、环境优美、配套设施齐全的新农村,将在赣鄱田野上涌现。(记者宋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