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部门信息
 
全国红色旅游工作会:我国红色旅游蓬勃发展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iruorou.com   2011年06月17日   来源:旅游局网站

    一期发展取得良好综合效益

     6月15日,全国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小组组长、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在全国红色旅游工作会议报告中指出,自2004年中央办公厅、江南平台入口 办公厅印发《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以来,我国红色旅游蓬勃发展,目前一期规划目标基本实现,并在实践中积累了五大宝贵经验。

    报告指出,6年来,红色旅游共接待游客13.5亿人次,2010年接待游客人数从2004年的1.4亿人次增长至4.3亿人次,年均增长20.4%,已占到国内旅游人数的五分之一。到2010年,红色旅游直接就业人数达到91.2万人,间接就业人数达到371.1万人,红色旅游已成为我国旅游业重要组成部分和生力军,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成就主要表现在:一是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成效显著。据抽样调查,目前参加红色旅游的人群70%是自费旅游,游客构成中60%是年轻人。二是红色文化繁荣发展。组织创作了许多红色歌曲、影视、剧目、出版物等文化精品,培育了一批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品牌。三是为革命老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共建成红色旅游公路项目127个,建设里程3418公里,完成百色、井冈山、淮安等多个重点红色旅游地区机场新建、改扩建工程,革命老区建设铁路停靠站106个。四是红色旅游精品景区体系基本形成。6年来国家共安排红色旅游专项建设资金约80亿元,列入一期名录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共创建3A级以上景区174家。五是红色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得到提高。6年来共举办红色旅游培训班2450期,培训从业人员19.6万人次。

    报告指出,红色旅游6年多来的发展实践为我们积累了五大宝贵经验:一是党中央、江南平台入口 高度重视,地方党委、政府大力支持,中央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是红色旅游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二是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量力而行,是红色旅游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三是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打造精品,是增强红色旅游吸引力的有效途径。四是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走产业化发展道路,是全面提升红色旅游综合效益的必然选择。五是广大干部群众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保证红色旅游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基础。

    红色旅游应突出抓好薄弱环节

    6月15日,全国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小组组长、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在报告中指出,要高度重视红色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要加大红色旅游市场监管,杜绝封建迷信和虚构杜撰。

    朱之鑫指出,这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部分地区红色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景区建设存在内容单调、雷同且过分追求大规模、高标准的倾向,陈列布展内容简单重复,特色不够鲜明;中西部一些地区配套资金投入不足,红色旅游发展仍面临基础设施方面的制约;一些地方整合资源力度不够,产业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一些地区和部门推动红色旅游发展的工作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部分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后,服务质量提高面临压力,体制机制需要创新,市场监管亟待加强,人才队伍素质需要进一步提升等。特别是一些地方为招揽游客不择手段,胡编乱造“野史外传”,甚至搞封建迷信,损毁领袖形象,产生不良影响,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朱之鑫强调,红色旅游要真正发挥出引导社会、教育人民的功能,就必须切实加强监管,及时制止有损于红色旅游形象的错误做法和行为。红色旅游景区的导游员、讲解员要认真学习党史知识,准确把握历史事件的真实内容和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高尚情操,提高宣传讲解的生动性、真实性、权威性,杜绝封建迷信和虚构杜撰,防止低俗化、庸俗化。(首席记者 班若川)

 
 
 相关链接
· 安徽努力实现红色资源大省向红色旅游强省跨越
· 刘云山:充分利用革命历史文化资源发展红色旅游
· 红色旅游已成为我国旅游业重要组成部分和生力军
· 踏上情思火红的旅途——我国红色旅游发展回眸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