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以奖励促治”政策机遇,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努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严重危害农村居民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继2008-2010年争取专项资金5796万元,在全省69个村庄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并取得初步成效后,今年又被列入全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省份,争取专项资金6.5亿元,用于2011-2013年的农村环境整治。据悉,这是迄今为止该领域争取到的最大一笔专项资金。
据了解,这笔专项资金将用于重点支持四类项目:一是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对农村水源地划分相应保护范围,配套相应保护设施、治理污染源、消除农村饮用水安全隐患。二是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合理划定畜禽禁养区、限养区,优化畜禽养殖场的选址布局,推广畜禽粪便污染物再利用、生物发酵床养殖等技术。三是生活垃圾污染治理,重点建设垃圾收集、转运设施设备,推广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推进收集转运设施稳定运行,生活垃圾得到及时妥善处理。四是生活污水治理,建设分散或集中的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因地制宜处理农村生活污水。
为提高资金效益,突出整治效果,省环境保护厅已按国家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的总体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编制了《青海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十二五”规划》和《青海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方案(2011-2013年)》。在此基础上,会同省财政厅制定了《青海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方案》,编制了《青海省2011年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总体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原则、重点示范区域、任务目标、时间步骤,提出了具体工作措施。今年,计划安排18个片区近200个村庄的环境连片整治项目,涉及农户56000余户,受益人口约24万人。(记者 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