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地方政务
 
甘肃推广全膜覆土穴播 旱地小麦种植取得重大突破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iruorou.com   2011年05月29日   来源:甘肃日报

    记者5月26日在全国旱地小麦会议的清水县永清镇观摩点看到,全膜覆土穴播小麦绿意盎然、穗长穗大,而露地小麦因受旱低矮穗小。甘肃省推广全膜覆土穴播技术,在旱地小麦等密植作物农田降水高效利用关键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降水利用率平均达74%,增产率平均达40%,为保障全省口粮安全提供科技支撑。

    甘肃省春旱和初夏旱频发,旱地小麦平均亩产仅150公斤,重旱年份甚至绝收。加之小麦种植效益较低,全省小麦面积由1985年的2230万亩降到目前的1370万亩。由甘肃省农技推广总站、甘谷县农技推广站、天水市农技推广中心探索的全膜覆土穴播技术,有效解决了旱地小麦生长期缺水和产量低而不稳的难题,最大限度实现雨水集流和叠加利用,降水利用率最高达76.7%。平均亩产达300公斤,亩产最高达500公斤,较露地条播小麦平均亩增产100公斤以上,增产率40%。改传统小麦一年种植一茬为一次覆膜覆土连续种植3至4茬,延长了地膜使用寿命,实现免耕多茬种植,亩节约生产成本100元以上,亩纯收入是露地小麦的3倍以上。

    今年4月18日,甘肃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陆浩在省农牧厅《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技术示范推广情况汇报》上批示:“全膜覆土穴播技术是继全膜双垄沟播之后的又一项旱作农业重大技术创新,抗旱性能好,增产效率高,可在试点的基础上扩大推广应用范围。”该项技术彻底解决了传统地膜小麦播种穴与幼苗错位、出苗率低、农民花费大量人工放苗等问题,被全国小麦专家称为“甘谷模式”。

    全膜覆土穴播技术示范推广由2007年的甘谷一个县扩大到目前的近50个县区,不仅在中东部35个旱作小麦县区,而且在河西冷凉灌区和中部沿黄不保灌区、甘南旱作区种植示范都取得了新突破,今年共推广30.09万亩。推广作物由冬小麦延伸到春小麦、青稞、莜麦、大豆、油菜、谷子、胡麻等10多种作物。甘肃省适宜该项技术的旱作面积可达500万亩,这些耕地采取该技术按亩增产100公斤计算,年可增产粮食5亿公斤。(记者 王朝霞)

 
 
 相关链接
· 甘肃省推广旱地小麦新技术取得新突破
· 甘肃小麦条锈病发生较轻 农业部门提醒不可大意
· 甘肃省“三夏”工作正式启动 小麦跨区机收开镰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