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一”小长假,上海节庆气氛浓郁,市场人气旺盛,价格总体平稳,平均日销售规模创下历史新高。2日,上海市商务委发布统计数据显示,在海内外旅游者来沪观光人数下降、外来消费回落的情况下,上海的节日商品销售量依旧节节攀升,今年“五一”日均销售达到11.67亿元,比2000年国家实行长假制度时的“五一”节平均日销额增长了7.4倍,创下1999年实行节日统计制度以来的历史新高。
统计显示,全市453家大中型商业企业4000多家营业网点在节日三天共实现营业收入35亿元,同比增长20.3%,比今年春节黄金周的增速还高了8.8个百分点,其中5月1日达到销售最高峰。
节日迄今,各主要商圈、社区商业均客流涌动。其中,黄浦区商业以销售4.10亿元、同比增长45.4%的“销售规模、增速双第一”纪录保持节日销售领先地位,长宁、徐汇、普陀、静安、虹口5个区也实现了零售额超亿元,卢湾、长宁、静安、普陀、杨浦、徐汇6个区增幅均在20%以上。各市郊区县也不甘落后,在旅游和节庆效应双拉动下,销售额均保持两位数增长。8个郊区县抽样企业共实现零售额6.07亿元,同比增长16.2%。其中,闵行区零售额超过1亿元,销售规模居郊区第一;奉贤区节日销售同比增长24.9%,居郊区销售增速第一。
小长假中,各类业态销售呈现全面增长态势。其中,专业专卖店连续4年保持“五一”节各业态零售额增速第一;百货业因促销活动众多、消费环境优良、名优品牌荟萃而在销售规模榜上名列首位;连锁超市业、电视和网络购物业等同样受到消费者欢迎,销售额实现两位数增长。
从消费者的消费偏好看,黄金、服饰、食品等商品销售额名列前茅。节日三天中,黄金饰品销售最为红火,同比增长36.5%;服饰消费也很兴旺,同比增长25.3%;外出旅游、婚宴和送礼需求则拉动了休闲食品、名烟名酒等食品的销售,同比增长21.4%;数码产品、家电的销售额增幅达到19.6%。此外,小长假里选择外出就餐的市民不在少数,婚宴消费增势尤为喜人。18个区县抽样调查的119家酒店、宾馆在三天里共举办婚宴1.16万桌,同比增长11.3%;实现营业收入4699万元,同比增长20.5%;每桌均价2928元,同比增长9.5%。
值得关注的是,小长假期间本市主副食品货源充足,蔬菜价格回落明显,大米、食油、蔬菜、肉禽蛋等价格总体保持稳定。据统计,4月30日至5月1日,上海蔬菜集团公司成交蔬菜2.57万吨,同比增长9.1%;平均批发价格每公斤1.98元,同比下降20.2%,其中青菜、卷心菜、辣椒、蚕豆4个品种的价格降幅突破了40%。(任翀 陈宇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