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4日,卫生部副部长、卫生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协调工作小组组长、江南平台入口
医改办副主任马晓伟同志对厦门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进行调研。调研期间,马晓伟听取了厦门市医改办和有关部门关于医改情况的汇报并作了重要讲话,考察了长庚医院和厦门第一医院。厦门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丁国炎参加汇报会并介绍了有关情况。
马晓伟同志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厦门市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特别是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中取得的进展和成效。他指出,厦门市委市政府对医改认识站位很高,情况很熟,部门配合协调,工作推进顺利。厦门市已经开展的工作及下一步改革思路和措施,符合党中央、江南平台入口
医改方针政策和公立医院改革思路要求,符合厦门市的实际情况,取得了积极进展和初步效果。特别是在加快多元化办医格局、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以病人为中心改善医院服务、推进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控制医药费用增长,后勤专业化,基本医疗和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七个方面有了重点突破,值得借鉴。卫生部将全力支持厦门的改革工作并适时向全国推广厦门市创造的好做法和好经验。
马晓伟指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一年来,共识多了,思路清晰了,改革的着力点也更明确了。他希望厦门市能够在如下几个方面加大改革力度。一是坚决贯彻中央关于多元化办医政策,充分给社会资本办医留出空间。厦门是一个改革开放的前沿,有比较先进和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思想要解放一些,促进多元化办医。医疗行业发展要和城市发展相一致,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一起推动。在促进多元化办医过程中,要坚持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占主导地位。二是推进管办分开和政事分开。四个分开是要解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立医院运行和发展的规范问题。其中政事分开指的是公立医院的治理机制,上连管理体制,下接运行机制。建立法人治理结构,该给医院的权利要有,该约束的地方要到位。管办分开解决的是政府层面的体制问题。三是强化卫生行政部门全行业管理。公立医院改革将进一步落实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和经营管理自主权,加快推进多元化办医格局。从国际经验和历史教训看,越是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越是对公立医院下放权力,越是发展非公立医疗机构,越是走购买服务的道路,就越要强化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划调控和服务监管职能。卫生行政部门要清楚管什么、怎么管,主动承担起监管责任,行使监管权力,把监管工作彻底落实。四是以医药分开为切入点,解决补偿机制、支付方式的改革。进一步探索完善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和总额预付等方式,理顺价格机制、调整价格体系,逐步取消以药养医。五是深入推进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厦门市医疗服务市场比较健全,人员流动机制比较健全,只有解决了医务人员社会人身份的问题,多点执业、多元化办医才有了实现的基础。再就是要制定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提高医务人员收入水平,体现医务人员劳动价值。六是医疗机构能力建设。厦门是一个新兴城市,加强学科建设刻不容缓,要加强同国内一些大的医疗机构的合作与联系。要提高管理水平,抓住医改的有利时机,提升软硬件水平。
下午,马晓伟副部长分别调研了长庚医院和厦门市第一医院,对两家医院以患者为中心,加强精细化管理,着力患者服务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马晓伟副部长指出,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随着医疗保障制度的不断健全,特别是公立医院改革发展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必须解决好几个问题:第一,优化宏观资源配置。厦门市第一医院成立医疗联合体,进行心电图远程会诊、成立检验中心,使三甲医院优质资源充分利用,有利于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第二,以病人为中心,加强流程管理。采用预约诊疗、优质护理服务、改进药房服务等方式,改善群众就医体验。第三,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改革编制管理制度、岗位管理制度、职称评定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特别是要逐步把医务人员待遇提上去,创造尊医重卫的氛围,激发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第四,重视民营医院在管理、服务上的先进经验对公立医院的促进作用。
卫生部医管司、办公厅、规财司、医政司、中医药局医政司相关负责同志陪同参加了公立医院改革管理调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