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上午,山东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农村住房建设工作电视会议在济南召开,深入贯彻落实全国“两会”和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工作,交流经验,安排部署山东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和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省委副书记、省长姜大明出席会议并讲话。
姜大明充分肯定了全省城乡住房保障工作取得的成效。他指出,大规模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推进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改进和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是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扎实有效的工作,把住房保障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姜大明强调,要统筹谋划,周密安排,着力围绕“钱从哪里来、地从哪里出、房子怎么分、分完怎么管”等关键问题,加大工作力度,强化机制创新,促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步入良性循环轨道。要加大建设力度,把公共租赁住房作为保障性安居工程的重中之重,加快改造各类棚户区,继续搞好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因地制宜发展限价商品住房。要强化财政、用地和信贷政策支持,继续组织好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切实降低建设成本。对220个项目“点供”土地8000多亩。截至去年底,全省廉租住房累计保障户数127625户,其中实际在保106796户,实物配租占20.7%,较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另外累计有20829户保障家庭因收入、住房条件改善退出保障。去年全省建设经济适用房、公租房、限价商品房分别为56826套、25595套、2955套,分别完成国家和省年度任务的142%、248%和268%。
山东省提出,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同样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即完不成要摘“乌纱帽”的指标。今年的保障房任务包括:新建廉租房1.2万套、公租房7.4万套、经适房8.6万套、限价商品住房3.3万套、棚户区改造11.54万户,新增廉租住房货币补贴0.78万户。各市要尽快完备手续,确保9月底前全部开工,确保连同上年结转项目到年底竣工率达到60%。
山东省要求,各地尤其是省会城市、沿海城市和各类开发区、产业园区及大型企业,要加快公租房建设,解决好新就业职工、新毕业大学生和外来务工人员等群体的住房问题。保障基本需求,合理确定户型面积,注重节能省地环保型建筑,重点建设30—40平方米小户型公租房,在小空间里做大文章,保证必备的居住功能、交通条件及居住环境。人才公寓、农民工公寓、干部和教师周转房等也要纳入公租房建设管理。
根据要求,到明年底集中连片棚户区要全部改造完毕,全面实施工矿、铁路、林区、垦区棚户区改造。进一步提高廉租房保障收入线标准,提高实物配租比例,扩大覆盖面,保持合理的经济适用房供应规模,两者标准有效衔接。房价收入比偏高的城市,要选择交通便利、配套设施齐全的地块,组织建设限价商品住房,定向供应本地的城市中等偏下收入无房家庭。
2009年,山东省在全国率先启动大规模农房建设与危房改造。两年间整体改造村庄12160个,建设新型农村社区7574个,极大改善了农村居住条件、生活环境和公共服务水平。今年是山东省农房建设三年工程的关键一年,截至3月底,全省农房整村建设项目1818个,新开工33.7万户,完成危房改造2.3万户。今年任务完成后,三年全省可完成农房建设320万户以上,危房改造60万户。
山东省要求,在农房建设中,不搞强迫命令,不搞“一刀切”,尊重农民意愿是最大前提,只有得到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和拥护才能把这件实事办好,走出一条城市支援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路子。
今年,设区城市要基本完成城中村改造,全省66个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区内的村庄要全部启动农房建设。山东省要求,在改造方案、规划设计、评估丈量、拆迁补偿、施工监管、房屋分配等环节,要继续实施阳光操作,村民代表全程参与。提高农房建设规划设计水平,新建农村社区要充分考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集中建设改造项目要纳入工程建设基本程序,县以上建设部门实行全过程监管,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
进一步增加财政投入,整合涉农资金,落实好收费减免和土地政策。集中建设农房结余的土地,首先要留足农村发展用地,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切实解决好农民就业、社保等实际问题。节约的用地指标与城市建设用地指标置换时,要安排不低于40%的置换指标用于经营性用地“招拍挂”,实现的增值收益要返还农房建设项目,尽可能让农民群众以最低成本住上新房。(袁 涛 张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