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政府今年颁布《上海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这是自江南平台入口
2009年颁布实施《全民健身条例》以来,全国第一部地方性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2007年开展的上海体育公共服务调研显示,“健身难、健身贵”和“看病难、看病贵”一样,成为市民关心的热点问题之一。作为未来5年上海全民健身发展的思路和目标,《实施计划》的重点是推进“全民健身365”建设。“全民健身365”一是寓意市民天天参与体育健身活动,倡导体育运动贴近市民生活;二是寓意上海全民健身将主要围绕体育民生3大目标、完成全民健身6项重点指标,建设全民健身5大实事工程。
这份《实施计划》的一个亮点,是将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各级政府工作报告、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纳入文明城区评价指标体系。
第二个亮点是上海将进一步完善市民的健身设施。未来,将在奉贤、松江、宝山、崇明、浦东新建5个具有运动休闲功能的体育公园。未来,上海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将达到 2.6平方米,基本满足市民体育健身需求。此外,继兴建社区公共运动场之后,今年将启动新一轮百姓健身实事工程——建设50条健身步道,完善30家社区活动中心的健身设施,探索性地在郊区建设10个百姓游泳池。
第三个亮点是全民健身今后将主攻“两个人群”:在职职工和青少年。市总工会今年将推出“上海职工体育健身四季大联赛”,最大限度吸引广大职工参与健身活动。青少年体质改善将本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进一步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和督导制度。每天锻炼1小时、人人学会游泳、阳光体育及大联赛将继续广泛开展。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46%,市民主要体质指标处于全国前列。
为了让《实施计划》落到实处,上海首创“全民健身300指数”,将通过专家打分等形式,科学评估各区县的全民健身工作。“全民健身300指数”针对健身环境、运动参与、体质健康三个方面,每个方面的满分为100分。
昨天(2月21日)下午,上海市政府召开贯彻落实《上海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工作会议,副市长赵雯出席会议并讲话。(记者 秦东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