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府决策当好参谋 促进经济科学发展
各地工商部门积极开展企业登记管理信息综合运用服务工作
2010年以来,各地工商部门积极贯彻周伯华局长关于企业登记管理信息综合运用服务工作的重要批示,认真落实刘玉亭副局长在企业登记管理信息综合运用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精神,按照总局下发的《关于切实做好企业登记管理信息综合运用服务工作的意见》,积极开展企业登记管理信息综合运用服务工作,切实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高质量服务,取得明显成效,得到了地方党委和政府领导的肯定和社会公众的好评。
积极开展信息分析,定期编制并发布各种类型的分析报告,为政府决策服务成为常态。各地工商部门把做好企业登记管理信息综合运用工作纳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结合地方党委和政府的工作重点,充分利用企业登记管理数据,主动及时反映市场主体变化,努力提升信息分析报告的针对性、及时性,不断扩大信息分析的覆盖面,编制、发布了一大批高质量的信息分析报告,为地方党委和政府研判经济发展形势、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为企业和社会公众了解企业发展动态、确定投资经营方向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参考。
及时反映市场主体的变化情况。市场主体的增减变化是反映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和温度计。北京、天津、上海、河南、山东、湖南、宁波、厦门等大部分省市区工商局的市场主体信息报告发布工作已常态化、制度化,在年报、半年报的基础上,季报、月报及周报也在逐步推广,信息分析及时快捷。各地工商部门的信息分析工作已成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红盾品牌”。
积极为地方经济发展建言献策。在及时报告市场主体发展变化的同时,各地工商部门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深度发掘信息资源,积极为地方政府促进经济发展服务。如上海市工商局编制的《本市工商部门积极优化企业准入环境,大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被《解放日报》头版头条刊载;北京市工商局东城分局编制的《南锣鼓巷文化休闲街调查报告》、宁波市工商局编制的《宁波市物流业发展分析报告》、武汉市工商局编制的《武汉城市圈投资信息参考》、西安市工商局编制的《2010年上半年西安产业结构与投资信息参考》、杭州市工商局编制的《2010杭企活性指数半年度报告》等,为地方经济发展献计献策;江西省工商局历时半年编制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企业发展情况报告》,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山西省各级工商机关今年已累计编制各类市场主体信息分析报告302期;湖南省工商局编制的《湖南省市场主体发展报告》今年已编发8期;江苏省常州工商局今年编制的市场主体情况报告,已8次获得地方党委和政府领导的批示。
积极推进信息公开,大力开展信息的公示和查询,为企业、社会公众投资参考服务更加深入。各地工商部门从立足满足社会公众需要、服务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出发,切实增强企业登记管理信息公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开展企业登记管理信息的公示和查询。如北京市工商局在政府网站上设立了“企业信用”模块,利用互联网渠道,对企业登记基本信息及年检信息、各级政府部门反馈的信用信息予以公示,为社会公众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查询手段。上海市工商局在工商网站设立《营业执照公示》栏目,向社会提供的登记信息公开查询达70余万件。河南省各级工商机关建立了企业登记注册信息社会通报制度,利用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发布统计分析300多次,发布经济发展政策及措施3700多条,为各类投资者提供创业投资咨询8万余人次。据统计,目前,有23个副省级以上工商局、371个地市级工商局对企业登记管理信息进行了公示,共向社会公示登记管理信息2752万余条,其中网上公示2667万余条 ,传统媒体公示85万余条;企业登记管理信息查询量达1亿余条,约有8977万余人次的社会公众到各级工商机关进行了信息查询,约有8600多个政府部门到工商机关进行了信息查询。
积极推进信息共享,不断拓展部门间信息共享的范围和内容,为形成部门监管合力服务范围更广。企业登记管理信息是市场主体的基础信息,是政府推进市场经济管理规范的重要资源。加强企业登记管理信息资源共享,强化部门信息互通,对部门监管合力的形成至关重要。各地工商部门解放思想,提高认识,积极主动向其他部门提供企业登记管理信息。据福建省统计,在福建省法人库建设中,工商部门提供的企业法人数据占全省法人库数据的89.7%。“信用山西”建设由山西省工商局牵头,目前,“信用山西”网站已归集各类市场主体登记信息和监管信用信息301.9万条,占网站归集信息总量的30%以上。上海市工商局在牵头建设“上海市法人信息共享与应用系统”过程中,不断扩大信息共享的部门范围、信息主体的交换范围和数据种类的交换范围。据统计,各级工商机关共向超过12万个各级政府部门提供了信息共享,共提供共享信息8926万余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