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山东省通过农村社区建设,使建设新农村的过程同时成为提升县域城镇化水平的过程,实现了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发展。农村社区化城镇化已成为推动三农发展新引擎。
2010年6月21日,诸城市撤销辖区内全部1249个行政村,合并为208个农村社区,选举产生社区党委和社区居民委员会。由此,农村社区取代行政村成为诸城新的社会基层组织单元。这是自2007年该市开展农村社区化服务与建设,形成多村一社区的“诸城模式”以来,在打破传统村庄界限,实现跨区域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目前,诸城各农村社区已建起300多个特色产业园区,在社区范围内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835家,跨村庄流转土地15.6万亩,实现了生产要素在社区范围内的流动聚集。
“十一五”以来,山东全面提速新农村建设。2006年也就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就明确将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写进省委1号文件,加快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五年来,省级财政累计统筹安排投向三农的资金超过1000多亿元,每年省级财政的支出都以25%以上的幅度增长。与此同时,以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为抓手,积极稳妥推进迁村并点,促进土地节约、资源共享,提高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
通过村庄合并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不但使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在家门口享受政府公共服务,而且逐渐形成各具特色的小城镇,带动二、三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山东省农村社区化发展日益呈现出城乡互动、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特征,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截至目前,全省已建设农村社区服务中心12912个,平均建筑面积503平方米,有66个县市区农村社区建设覆盖率达60%以上,有近40个县市区基本实现全覆盖。潍坊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市级全覆盖。今年,全省50%的农村将完成社区建设。
面临着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两大机遇,山东省已经提出,十二五期间,将实现全省农村社区建设全覆盖。随着越来越多的村庄变为社区,也会有越来越多的村民过上崭新的市民生活。(记者 盛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