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部门信息
 
科技部基础司等听取重大泥石流灾害研究专题汇报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iruorou.com   2010年08月31日   来源:科技部网站

    我国山地灾害一直非常严重,特别是今年山洪泥石流呈现出类型多、分布密集、暴发频繁、规模大、危害重等特点,甘肃舟曲、四川汶川、云南贡山、陕西榆林等地相继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极大的危害。为了研究重大地质灾害,尤其是泥石流的成因及其发生发展中的科学问题,8月24日,科技部基础司、中科院资环局组织专题会议,听取了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的汇报。

    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崔鹏研究员介绍了“汶川地震次生山地灾害形成机理与风险控制”重大项目研究进展,项目在川西、陇南地震区山地灾害多发区开展研究的情况,以及研究团队在舟曲泥石流灾区的实地考察情况。崔鹏研究员还特地汇报了他8月21日晚向江南平台入口 领导汇报泥石流成因的科学分析。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地震活动的背景下,我国极端天气情况造成的特大泥石流灾害呈上升趋势,据统计,我国有记录的灾害性泥石流沟大约11000多条,受泥石流危害的县级以上城镇多达150余座,乡镇级城镇更是多达上千座。2008年10月,973计划针对四川汶川地震重大地质灾害研究,部署了重大项目“汶川地震次生山地灾害形成机理与风险控制”,目前,项目研究工作进展顺利。针对今年我国西部泥石流灾害突出的情况,该团队将扩大研究范围,围绕甘南舟曲泥石流灾区开展研究,重点是该区域泥石流流域的科学分析、地形与泥石流形成机理、泥石流运动规律、以及泥石流监测预警和预测预报等。

    会议对今后基础研究在重大泥石流灾害研究方面的重点进行了认真讨论,将泥石流区域分异规律和灾害评估研究、泥石流形成机理研究、泥石流运动规律、多手段泥石流监测及预警作为重要方向。目前,我国泥石流区域分异规律和灾害评估研究已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化研究,但泥石流形成科学机理仍处于探索阶段,运动规律研究也处于研究阶段,加强我国泥石流灾害基础研究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会上,专家还建议应加强重大地质灾害特别是泥石流研究实验室和平台的建设。 

 
 
 相关链接
· 记抗击山洪泥石流灾害中的四川党组织和党员干部
· 创造成功避险的奇迹--记四川人民抗击山洪泥石流
· 贡山特大泥石流失踪者遇难者家属获赔保险补偿金
· 北京市委市政府就贡山泥石流灾害向云南致慰问电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
 
Baidu
map